天冷使用暖暖包慎防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症狀、處理及4招預防一次看
低溫燙傷指的是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導致的燙傷,常見於暖暖包、熱水袋、電熱毯使用不當。
低溫燙傷是什麼?
低溫燙傷溫度
低溫燙傷症狀
低溫燙傷處理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
{DS}
天冷使用暖暖包要小心!皮膚科醫師蔡逸姍分享一名診間案例,80多歲患有失智症的臥床老婦人,開了暖氣但四肢末梢仍冰涼,看護便用了兩個暖暖包和襪子裹住老婦人腳底,不料隔天腳底低溫燙傷起水泡。蔡逸姍提醒,暖暖包看似瞬間熱度不高,但是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很有可能造成「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什麼?低溫燙傷症狀、溫度及處理方式一次整理。
低溫燙傷是什麼?
低溫燙傷如同「溫水煮青蛙」,指的是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導致的燙傷。皮膚科醫師胡怡萱表示,並非100℃才會造成燙傷,其實大概45℃就有可能引起燙傷,而45℃約為暖暖包最發熱的時候,只要連續長時間接觸皮膚約一小時就有可能引起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溫度
低溫燙傷多發生於冬天,像是暖暖包、熱水袋、電熱毯使用不當,甚至是筆電放在大腿上,只要皮膚長時間接觸熱源就有可能發生。不過,民眾常認為滾沸熱水的溫度才有可能燙傷,針對不同溫度及接觸皮膚時間會造成燙傷,胡怡萱進一步說明:
熱源溫度 | 接觸皮膚時間 |
45℃ | 一小時 |
49℃ | 10分鐘 |
53℃ | 1分鐘 |
60℃ | 10秒鐘 |
70℃ | 1秒鐘 |
低溫燙傷症狀
根據南投醫院外科部衛教資料指出,暖暖包雖然其溫度大概40度左右,相對沒有那麼燙,但如果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容易造成一度或二度的燙傷。而依照燙傷對皮膚造成的傷害深淺,一度燙傷的深度範圍為表皮淺層,而二度燙傷則可分為淺二度及深二度,淺二度深度範圍為表皮層與真皮表層,約三分之一以上;深二度燒傷深度範圍則為表皮層與真皮深層。
根據蔡逸姍說明,皮膚低溫燙傷會在接觸熱源的位置會出現紅色或深色網狀的紅疹,為火逼性紅斑。而網狀紅斑形成原因,是因為長時間反覆接觸熱源,造成皮膚淺層血管擴張,紅血球滲漏到真皮層,血紅素進一步沈積在皮膚裡,氧化的話就會變成暗紅色,形成網狀的紅疹。
低溫燙傷處理
低溫燙傷處理方式與一般急燙傷處理方式相同,處理步驟如下說明:
- 步驟1:移除熱源
- 步驟2:沖水降溫,冷水沖15~30分鐘降溫,減少疼痛及避免組織繼續受傷
- 步驟3:儘速就醫治療,勿使用偏方(如在燙傷的部位塗抹牙膏等)以防傷口感染
蔡逸姍表示,輕度患者經過數週到數月後會自行緩解,不需任何藥物治療;若是中度以上患者,醫師會開立外用消炎藥膏。若火逼性紅斑長期沒有治療,皮膚反覆發炎,可能萎縮病變,甚至有文獻報導指出會產生皮膚癌,例如鱗狀細胞癌,因此不可不慎。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
時序邁入冬天,冷氣團、寒流接力。特別提醒,末梢神經遲緩者(如老人、神經病變或糖尿病病患)、肌膚敏感的幼兒、長期臥床者,應謹慎小心使用電熱毯、熱水袋、暖暖包等物品。以下整理預防低溫燙傷的幾點建議:
- 發熱物不要直接接觸皮膚:使用暖暖包可貼在衣服上方,電熱毯及熱水袋則需先用毛巾包覆,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
- 不要長時間用於同一部位:使用暖暖包建議30分鐘就要換位置,不論是手持暖暖包還是貼式暖暖包,每到30分鐘就應該換部位,不要長時間接觸皮膚。
- 注意電(發)熱產品使用時間:盡量在睡覺時不使用電(發)熱產品,若要使用會建議選購可設定時間溫度的商品,降低危險性。台電表示,建議使用有定時功能的電暖器或電熱毯,電熱毯則建議在睡前預熱半小時就關閉電源拔除插頭,避免長時間使用降低燙傷發生,安全也省電。
- 使用電(發)熱產品,保持安全距離:台電表示,使用電暖器時要避免太靠近電暖器,尤其是家中的嬰幼兒、老年人、毛小孩等,以及電暖器也要和易燃物(如寢具、衣物、沙發、窗簾等)保持1公尺以上的安全距離。
參考資料:南投醫院、京硯皮膚科診所、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台電電力粉絲團、皮膚科蔡逸姍醫師
【延伸閱讀】
保暖用熱水袋、電熱毯,為何會「低溫燙傷」?醫師公開:想保暖,一支吹風機+「防寒7要穴」就夠
燙傷處理懶人包》燙傷擦什麼藥?起水泡怎麼辦?敷料選擇、不留疤方式一次看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