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存活率癌症前3名「胃癌」上榜!確診時多已晚期...癌症醫學會提3大策略提升胃癌存活率

▲(左起)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的齊秀惠秘書長、吳卉汝理事長及陳仁熙理事長、沈延盛理事長連同台灣癌症基金會張文震執行長、蔡麗娟副執行長齊聚「胃來可期」衛教記者會,共同推動胃癌篩檢與精準醫療,盼為病友爭取更多治療選擇與更長遠的生存希望。
台灣胃癌存活率僅提升3%!醫揭2大主因
最新胃癌治療趨勢
醫提3大策略提升胃癌存活率
胃癌公費篩檢上路!資格一次看
{DS}
許多人喜歡享受大餐、高油高鈉的菜餚,這些美食可能加重腸胃負擔,胃脹氣、胃痛等情況層出不窮,然而不少人習慣依賴胃藥暫時舒緩不適,卻忽略潛藏的健康危機,導致胃部問題被長期忽視,甚至延誤胃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根據國健署 111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約 4,000多名胃癌病例,其中第二至四期佔比達67.29%,確診時多已晚期,不僅治療選擇受限且影響預後,也是胃癌的五年存活期始終無突破與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台灣胃癌存活率僅提升3%!醫揭2大主因
台灣胃癌醬學會沈延盛理事長指出,根據2018年發表的全球癌症存活率監測(CONCORD 計畫)指出,過去20年間,台灣胃癌存活率僅提升3%,相較常見的肺癌,胃癌幾乎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遠落後於日本與韓國。其主因包括篩檢制度不健全以及藥物選擇限制有密切相關。
而反觀韓國與日本,不僅積極推動早期胃癌篩檢,其藥物核准與治療選項亦更為多元,使得存活期相較台灣更具優勢:
- 早期診斷與篩檢:日本與韓國是目前全球唯二有國家支持的胃癌大規模篩檢計畫(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預防意識充足,將近60%以上的胃癌屬於早期。
- 增加藥物可近性:日本與韓國在早期的胃鏡切除術已相當普及,更持續開發全新術式、強化技術。健保覆蓋範圍廣,提供治療選擇包括手術、化放療、標靶和免疫,讓病友有足夠的治療武器應戰。
沈延盛補充,胃癌存活率(35.2%)比全癌別(56.2%)落後約20%,是十大癌症內前3名存活率最低的癌症。
▲台灣胃癌醫學會沈延盛理事長表示,提升胃癌早期診斷率及增加健保藥物多元性是改善胃癌存活期的重要關鍵。
最新胃癌治療趨勢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陳仁熙理事長進一步解釋,台灣新診斷胃癌第四期占 30-40%,而化學治療仍是主要治療基礎。其中,只有6%的HER2陽性病友能獲得健保給付的抗 HER2 標靶藥物;另外第四期HER2 陰性病友,目前健保僅給付免疫藥物於CPS>5的病友,但仍有多數病友因條件不符,而無法獲得任何核准於一線的標靶藥物治療。因此,針對復發或轉移性胃癌的 HER2陰性病友及不符合免疫治療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仍以化學治療為主。
然而,隨著醫學發展進步,全球胃癌治療逐步邁向精準醫療,新型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已逐步改變全球胃癌治療趨勢,國際多項已完成或進行中的臨床研究顯示,新發展的標靶藥物在胃癌治療中嶄露頭角,不僅成功降低近1/4死亡風險,還顯著延長無疾病惡化期及存活期,為病友帶來嶄新的曙光。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陳仁熙理事長強調,免疫與標靶藥物已逐步改變全球胃癌治療趨勢,精準個人化治療為病友帶來嶄新的曙光。
醫提3大策略提升胃癌存活率
在健保給付上,台灣與東亞其他國家相比仍然明顯落後,部分重要的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藥物未能納入健保,使得病友存活期受限於財務能力。陳仁熙理事長也提到,臨床試驗證實有效的藥物在台灣的核准時間平均需等待三年之久,對於許多晚期病友而言,無疑是生存的關鍵期。除了治療選項的更新,醫療資源的可近性也是影響存活率的關鍵因素。偏鄉與資源較少的地區,胃癌病友往往無法及時接受完整治療,政府應強化分級醫療體系,並擴大治療資源的公平性,確保每位病友都能獲得最佳照護。
台灣癌症基金會張文震執行長說明,這樣的差距凸顯出台灣在胃癌治療上的醫療平權問題:沉重的疾病負擔與下降的生活品質,使得胃癌病友感慨「罹患胃癌,就是病不起的未來」。政府應研擬如何增加藥物治療可近性,加速新藥審查機制,讓國際已驗證的創新療法更快引進,縮短病友等待時間。
胃癌公費篩檢上路!資格一次看
在「2030健康台灣計畫」的推動下,胃癌已於今(2025)年正式納入第六癌篩,擴大至17縣市,篩檢資格比照試辦計畫適用對象,45歲~79歲終身可免費接受一次胃幽門桿菌檢查。待篩檢模式建立後,預計於明(2026)年全面推動胃癌篩檢。期盼達成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目標。
然而,陳仁熙理事長說明,現今幽門桿菌感染陽性比例僅約20%,無法全面涵蓋高風險族群。相較之下,更有效的篩檢策略應包括結合生物標誌物檢測與高危險族群的胃鏡檢查,類似於肺癌篩檢策略,針對家族史與其他高風險因子進行更精準的篩檢。
沈延盛理事長也強調,政府應重新檢視胃癌組織切片的檢測範圍,目前健保僅允許五種特定檢測,未能涵蓋所有與標靶治癳相關的生物標誌物,導致部分病友即使有合適藥物,也無法獲得治療。因此,提升早期診斷率、擴大治癳藥物的核准範圍以及強化胃癌治療策略,將是未來改善胃癌存活率的重要方向!
延伸閱讀
胃息肉分3種,「這種」癌化風險最高!避免胃癌威脅、根除幽門桿菌,「●●歲」就要做檢查
要避免胃發炎成「胃癌」!醫師公開:修復腸胃粘膜的15個食物,連海苔、酪梨...都上榜
「萎縮性胃炎」會變成胃癌嗎?腸胃科醫師曝萎縮性胃炎癌變三階段,4方法逆轉受損黏膜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林勻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