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糖尿病患者有「足潰瘍」,死亡率竟超過中風!如何預防?醫授5個足部護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約有四分之一可能出現足部潰瘍,而足部潰瘍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高達48%,超過心肌梗塞或中風患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糖尿病為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且每年新增約2.5萬人。每年約有近萬人因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死亡,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及動脈硬化等,其中糖尿病足死亡率更超過心肌梗塞或中風患者,若截肢,患者五年死亡率更高達7成,對國人健康影響不容小覷。

糖尿病足潰瘍死亡率 高於心肌梗塞及中風

柳營奇美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謝智凱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約有四分之一可能出現足部潰瘍,而足部潰瘍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高達48%,超過心肌梗塞或中風患者。統計顯示,平均每10名糖尿病足患者中有2名需接受截肢,導致身體缺損、生活品質下降,且截肢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達70%。

導致糖尿病足潰瘍的三大因素包括:一、感覺異常,患者對疼痛失去知覺,易導致足部受傷而不自知;二、自主神經或小神經纖維受損,影響微血管血流調節,導致局部血液供應不足;三、運動神經病變引起足部肌肉與神經失調。此外,足部大血管血流是否通暢,將影響潰瘍癒合與否,是考量截肢治療與否的重要因素。

降低糖尿病足潰瘍風險!落實自我管理五方法

為降低足部潰瘍風險,糖尿病患者應落實自我管理,並遵循以下五項足部護理方法:

  • 定期檢查足部:至少每年接受一次足部專業檢查,及早發現潰瘍、厚繭或其他異常。
  • 每日自我檢查與清潔:養成每日清洗雙腳的習慣,檢查是否有紅腫、破皮、趾甲異常等情況,若有異狀應立即聯繫醫療團隊。
  • 避免赤腳行走:無論室內或戶外皆應穿著厚底、合適鞋具,避免足部受壓或受傷,降低潰瘍風險。
  • 穿戴適合的鞋具:對於有足部變形或曾發生潰瘍的患者,應使用專業治療鞋或客製化鞋墊,提供足部減壓保護。
  • 控制血糖與戒菸:良好的血糖控制與戒菸有助於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預防動脈硬化及周邊血管疾病。

多專業團隊全面照護糖尿病 及早發現問題

謝智凱醫師強調,糖尿病足的照護需仰賴多專業團隊合作,成員包括內分泌科、心臟內科、心臟血管外科、整形外科、感染科、糖尿病照護個管師、傷口護理師、營養師及復健師等醫療人員。透過團隊提供全面性醫療照護,能及早發現感染,根據需求進行抗生素治療、傷口清創、血管重建,並指導患者與家屬進行傷口護理與復健,協助患者恢復行動能力,重拾健康生活。

延伸閱讀
一不小心就截肢!「糖尿病足」是什麼?元兇竟然是穿錯鞋!專家揭秘「5大選鞋關鍵」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原文:「糖尿病」足比心肌梗塞、中風死亡率高! 截肢者5年死亡率達7成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查看全部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網站,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樂活的多元化資訊。「健康部落格」邀請專業人士分享健康資訊,繼續提供更多更完善的健康資訊與服務,成為民眾健康資訊的首選網站。

字級100%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