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繼承攻略:父母過世後房產怎麼辦?繼承流程、順位與分配一次看懂

根據《民法》規定,當被繼承人(例如父母)過世後,其遺產會依照遺產繼承順位,由法定繼承人承接。第一順位通常是配偶與子女,但若父母其中一方尚在,也可能與子女共同繼承,且配偶有相互繼承遺產之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什麼是遺產繼承?為什麼不能「自動分給每個人」?
遺產繼承流程4大步驟,一步錯就卡關!
房產共同繼承有風險?3大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遺產繼承分配比例怎麼算?平均?還是按意願?
共同繼承怎麼分?3種方法帶你避開糾紛
讓遺產繼承不變悲劇的3大建議
{DS}
當父母過世,家中留下的不只是情感的空缺,還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遺產繼承。其中又以房產共同繼承最常引發糾紛。許多人誤以為房子會自動平均分配給所有子女,但實際的繼承程序遠比想像複雜,涉及稅務、法律登記、公同共有、債務風險等多個環節。以下將從實務出發,解析遺產繼承流程、順位與分配方式,了解如何處理父母遺產,保障自身權益。
什麼是遺產繼承?為什麼不能「自動分給每個人」?
根據《民法》規定,當被繼承人(例如父母)過世後,其遺產會依照遺產繼承順位,由法定繼承人承接。第一順位通常是配偶與子女,但若父母其中一方尚在,也可能與子女共同繼承,且配偶有相互繼承遺產之權。根據桃園市政府地政局資料顯示,常見的遺產繼承順位如下:
- 遺產繼承第一順位:配偶與直系血親卑親屬。親等近者為先;有於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向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
- 遺產繼承第二順位:配偶與父母。
- 遺產繼承第三順位:配偶與兄弟姊妹。
- 遺產繼承第四順位:配偶與祖父母。
了解繼承順位是開啟遺產繼承流程的第一步,確定誰有繼承權,再談如何分配與處理。
遺產繼承流程4大步驟,一步錯就卡關!
想合法繼承父母的房產,必須依照法律程序辦理。以下是標準的遺產繼承流程:
遺產繼承流程1:開立繼承人清冊與財產清冊
確認繼承人身分與遺產內容(如房產、市值等)
遺產繼承流程2:申報遺產稅
超過遺產繼承免稅額(目前為1333萬元)者,需在6個月內向國稅局申報,並完成繳納。只要備齊應檢附之證明文件,即可就近至國稅局任一分局、稽徵所或服務處辦理申報。
遺產繼承流程3:辦理「公同共有登記」
所有繼承人共同登記房屋產權,但此階段尚未實質分配持分。
遺產繼承流程4:進行分割或轉讓
想要變成分別共有,可採協議或法院方式兩種方式,完成實質分產。第一種是繼承人彼此協議分配,各自取得自己那一份的權利或買下其他人的持分;第二種方法則是走法律途徑,若談不攏,只能請法院介入分割,由法官依據實際情況做出裁定。
注意,遺產繼承期限為6個月內申報遺產稅,若逾期將有罰則,影響後續產權登記與分配。
*遺產稅怎麼算?遺產稅額=遺產淨額 × 基本稅率-累進差額
遺產淨額5000萬以下:遺產稅額計算公式為「遺產淨額 × 10%-0」
遺產淨額5000萬~1億:遺產稅額計算公式為「遺產淨額 × 15%-250 萬」
遺產淨額超過1億:遺產稅額計算公式為「遺產淨額 × 20%-750 萬」
房產共同繼承有風險?3大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1. 房產無法單獨處理
在公同共有狀態下,每位繼承人都只能「共同擁有」整棟房子,不能單獨出售或過戶,需取得全體同意。
2. 財務問題連累其他人
若其中一人破產、欠債或涉訟,其持分會被查封、拍賣,導致房產被外人買入,破壞原有家庭格局。
蘇家宏律師在「健康問良醫」podcast中提及某案例,三姊妹共同繼承祖厝,但其中一人因投資失敗欠債千萬,債權人查封其持分並公開拍賣。結果由第三方買下,該買家依法主張共有人使用權,甚至提出改建或入住要求,導致其他家人陷入法律與生活困境。這也突顯共同繼承房產看似公平,卻蘊藏高風險。
3. 分配比例模糊易生糾紛
沒有明確協議時,繼承人只能「名義上」共同持有,常造成分配不均、心生怨懟。
這些都是共同繼承中常見的隱藏風險,處理不當將可能導致兄弟反目、房產流失。
延伸閱讀:沒有遺囑、協議又不熟法律?恐害祖產被法拍!律師揭1招無痛分遺產
遺產繼承分配比例怎麼算?平均?還是按意願?
根據法律規定,遺產繼承分配比例會依照繼承順位與人數平均分配。例如:父母過世,留下兩個子女;沒有遺囑的情況下,兩人各得50%。但若父母生前立有遺囑,且內容符合形式要件,即可依照遺囑內容進行分配,不必平均。
實務上,「預立遺囑」能有效避免日後分配爭議,並調整分配比例以反映父母意願。
另,根據《土地法》第34條之一,當共同繼承房產時,只要過半數共有人同意出售,即有權向不同意者提出通知,若對方不願買下,即可合法出售整棟房屋,並按比例分配價金。
共同繼承怎麼分?3種方法帶你避開糾紛
方法一:兄弟姊妹協議分割(首選)
感情良好時可協議由特定繼承人買下他人持分。彈性大、效率高,但須有高度信任與共識。
方法二:法院聲請分割(法律保障)
若協議破局,可向法院聲請「共有物分割」。法官可能裁定「物理切割」或「拍賣分價金」。
方法三:生前立遺囑(風險最小)
父母生前預先規劃,明訂房產由誰繼承,如何分配。可降低情感與法律衝突,是律師最推薦方式。
讓遺產繼承不變悲劇的3大建議
- 預立遺囑:最有效預防爭議與錯誤分配
- 清楚了解繼承流程與時限:避免逾期導致法律責任
- 諮詢專業律師:針對不動產稅務、權利分配尋求專業建議
最後也提醒,父母過世後的房產處理,是許多家庭的重要考驗。從確定遺產繼承順位、釐清遺產繼承分配比例、熟悉遺產繼承流程到掌握遺產繼承期限,每一步都不容忽視。妥善處理,不僅是保障財產,更是守住家庭情感的最好方式。
參考來源:蘇家宏律師、桃園市政府地政局、財政部、財政部遺產稅試算
延伸閱讀:中山美穗留20億遺產,為何兒子拒繼承?律師告訴你「拋棄繼承」背後的4個現實考量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