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無聲無息,症狀常與感冒混淆

喝酒傷肝是老生常談,但你知道過期咖啡豆也很危險嗎?

2015-04-08

用於治療B型肝炎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已連續三年居台灣十大暢銷藥物的第一名。事實上,台灣是在一九八六年,開始全面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目前三十歲以上的成人,並未在全面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的範圍內,約有一成五到兩成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可透過定期的篩檢得知肝是否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慢性發炎會使得肝臟細胞易死亡硬化,並成為有利於肝癌生長的土壤,適時介入治療,有機會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而肝臟有個特色,只要有四分之一的肝臟細胞,就還能正常運作,即便是早期肝硬化,甚至長出三公分左右的小型肝癌,仍有可能沒有主觀的不適症狀。因此,三十歲過後,要做好肝臟保養,最重要的是先抽血做病毒性肝炎的篩檢,了解自己是否曾感染過病毒性肝炎,若是B型、C型肝炎的帶原者,就必須特別注意定期篩檢及日常的養生,避免加重肝臟負擔。

到底肝病為什麼那麼難纏?什麼情況下,得考慮做抗病毒的治療?本週由專精肝病防治與治療的王世晞醫師,分享愛肝、護肝的日常養生之道。

關鍵一:肝臟是「阿信」
了解有無B、C肝很重要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我們吃下肚的食物、藥物,經過腸道吸收後,第一步就是進入肝臟這個大化學工廠,轉化成身體可運用的資源。無論吃的是山珍海味、滿漢全席,還是地溝油,都由肝臟任勞任怨、無聲無息的概括承受,即便長期過勞,也沒有門路可以投訴。

當肝有慢性發炎,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有較嚴重的發炎,出現胃口不好、肌肉痠痛、全身倦怠,常與感冒相混淆,不見得會想到要做抽血檢查。往往是有黃疸、小便有茶色尿、皮膚變黃、眼白變黃,才驚覺不對勁,這是肝病常常會被忽略,肝臟常在無聲無息中變壞的主要原因。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