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隱密、氣氛輕鬆、口味高檔,12家董事長級的美食角落

大老闆的12家私房小館

撰文者: 盧怡安2006-01-09

生意怎麼樣啊?」天母一家日本料理的老店面外,一張熱烈的笑靨,突然從竹拉門探了進來。「正桑!」五、六位料理台前的師傅與助手,異口同聲的以日文名稱呼他,坐下來,才發現這個眼熟的人物,就是趨勢科技的創辦人暨董事長張明正。

熟悉日本高級料亭口味的張明正,回到台灣當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母的「銀座」報到。但如果你以為這是一家高級料亭,那可就錯了。一樓的兩張桌子貼近大門,筷筒裡插著免洗筷,櫃台上擺著常見的招財貓,跟一般社區裡有的日本料理店沒什麼兩樣。唯有內行的人,才會注意到,吧台前長長彎成L字型的料理櫃裡,午仔魚的魚身超出平時一倍半,海膽大到塞不太進標準的白色塑膠盒裡。

張明正點了他向來習慣的菜色:北寄貝、鮑魚切片和海膽飯,就忙著跟暌違近一年的店員聊起天來。這裡和高級料亭一樣的,是忠於食材原味的料理手法;不一樣的,則是這裡輕鬆的家常氣氛,一旦高興起來,不拘小節的張明正還會把腳翹到椅子上來,「吃飯嘛,隨性一點。」綜合這兩種元素,難怪這裡的師傅,比秘書還要熟知張明正回來台灣的行程。

像張明正這樣的大老闆還不少;下了班、脫離應酬之後,許多大老闆款待自己的,往往是一家口味好、隱密、不太為人知的巷弄小店,可以昂貴、可以便宜,但一定要輕鬆自在。

能夠暫時放下頭銜,隱姓埋名大啖美食,應該是大老闆需要小秘店的最重要原因。冠上頭銜,有著電視上常常播出的熟悉面孔,這些董事長、總經理們往往對婦孺皆知或是人潮洶湧的餐廳卻步。以前總統府秘書長蔣彥士到桃源街吃牛肉麵時,就曾發生被人認出,結果嚇了一跳,把麵湯灑了一身的窘境。

但是又不願意放棄鍾愛的美食,該怎麼辦?紡拓會董事長王文淵說,他都會變裝去吃臭豆腐。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妙,他隨身攜帶鴨舌帽,如果下了班有空檔,可以立刻奔往牛肉麵攤。連續在台北開了好幾家高級餐廳的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說,「我自己也很常去吃街坊牛肉麵。好吃,就是美食,沒有大小之分。」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