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新聞,是綁匪綁了一個94歲的阿嬤。阿嬤被綁上車後不停碎念,要綁匪改邪歸正,又因為阿嬤年事已高,身體痠痛,綁匪受不了就丟包了。
一個很會碎念的人,每天念、每天念,是真的有能力念到對方痛苦不堪,神經緊繃的。不過,不管是常念人的、被念的,在日常生活中,脫離不了這個僵局,都算是處在一個雙輸的困境裡。
「反正,他講他的,我就當作沒聽到…」
說實在話,類似的講法,我也聽了許多遍了。當一個人一直叨念,大概也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如果講一遍對方就能改變,那也不會有人想要叨念。
「我也不想這樣,念到我自己都覺得很煩了!」
當我跟另一方互動的時候,這也是常有的回應。不過,當叨念變成習慣,不僅僅是沒辦法將問題改善,還會破壞關係,增加新的問題。
沒有人喜歡被叨念,即便是喜歡叨念的人也一樣,
「我小時候就很不喜歡被念,我就很不想要長大變這樣…」這是我聽過一位家長的講法。
可是,透過叨念讓人產生精神壓力的方式,進一步希望他人產生行為改變,如果有效,那麼前幾次就會有效了。如果念了N次,對方還是無力回應,那麼這個「念功」,反而會把對方越推越遠。研究也顯示,碎念的效果真的不好。
如果雙方不得已,每天要處在同個屋簷下。那麼被念的那一方,為了維持自己的情緒穩定,就會非自主地把自己的耳朵關起來,像是把碎念者的話當成背景音樂一樣,連帶其他的話都接受不太進去了。而且被碎念的一方,常會有不被信任的感覺,甚至已經有了小改變,又被慣性地念,而導致喪志放棄的現象。
若是雙方的溝通受阻,不只是原本的事件,連其他的事件,都會一起加入累積情緒的行列。在新聞中,也可以看到因為被碎念,而嚴重到引發殺機的例子。
碎念會破壞關係,包括:愛情、親情、友情…。偶爾碎念還勉強能當成關心,遠遊的孩子回到家聽到父母的碎念,剛開始也會有幸福的感覺。但是碎念的時間一長,煩躁的感覺雙方都會出現。
「他聽我的,我就不會念他了...」
這並非那麼簡單,因為大部分人都會希望別人能以我為中心,都要配合我,這樣我生活起來比較輕鬆。彼此都要對方先改變,那沒完沒了,一廂情願又解決不了問題。
要讓對方改變,當然要先自己改變。自己能夠處在情緒穩定的情況,講出來的話,比較能讓對方接收到。如果真的想要對方改變,又不破壞關係,還是要從紮紮實實的讚美與鼓勵開始。
寫到這裡,大概又會有些朋友在心裡碎碎念了。沒關係,我也經過許多次這樣的場面了。
「專家常說的比唱的好聽,如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說實話,一個人要有心量去讚美對方的微小正向改變,特別是看到對方又做出自己不喜歡的行為,那是真的不簡單,對我來說也不容易。但是,與其大家每天在碎念的氣氛下過,不如嘗試多說說好話,就算沒有效,也很難有什麼傷害。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