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慢性病! 調整飲食習慣避免吃掉健康

撰文者: 吳珮均2018-07-06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另外,研究更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將可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

十大死因中7項與肥胖有關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10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7項與肥胖有關,因此從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開始採取行動,才能達到「肥胖走、健康來」的目標。

肥胖是慢性病 減重可達控制疾病發生

國健署強調,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除遺傳外,主要受到致胖環境及生活型態因素的影響。若為20歲至65歲輕度到中度肥胖者,當醫師告知有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心血管疾病或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時,減重可以達到控制或改善疾病與症狀。

擊退肥胖 調整飲食+運動是關鍵

國健署建議,若為輕度到中度肥胖者,應首重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必要時,依醫師建議再加套裝減重計畫或藥物輔助治療,需要考量個人時間、經濟狀況、副作用及執行意願與配合度,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減重,都需要調整生活型態,提升健康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