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歲,這樣守護台灣》小農採買地圖出版計畫
3月18日暗時,立法院出代誌,震撼全台灣。隔天,和許多台灣民眾一樣,家住南投埔里、經營小農銷售平台「回香菜鋪子」的沈茗瑋趕到了立法院現場,想著能否幫忙做點什麼。來回南投、台北幾趟後,沈茗瑋不北上了,他用另一種方式守護這片土地,在群眾募款平台 flyingV上發起「台灣良食地圖出版計畫」的募款項目。
拜訪100位在地小農完成一份食材採買地圖
台灣良食地圖的出版計畫,打算走訪台灣各地,拜訪一百位小農。沈茗瑋解釋,「就像是買菜的地圖,介紹台灣各地從事友善土地耕作的小農,消費者可以到當地的農夫市集,或者直接向農夫買菜。」
在拜訪對象的選擇上,沈茗瑋的原則是,短期葉菜耕作面積小於5分以下、根莖瓜果耕作面積小於1甲以下,使用自然農法或有機農法耕作,以種植多樣性蔬果的農場為主。另外,若農場已經有穩定合作的通路商,也不在這本書的撰寫範圍內。
「目前農委會的補助,例如小地主大佃農、農業經營專區、吉時從農等計畫,多半限定持有一甲農地以上的農友才能申請。」沈茗瑋認為,這對有心從農的青年是不小的門檻,加上一些銷售安心食材的知名品牌、通路,需要生產者穩定、大量供貨,也不是一般小農能夠負擔的。
南投武界,農民馬賴在水果玉米田裡。馬賴與沈茗瑋合作邀請消費者到產地旅行,也辦桌多次,獲得消費者好評。 提供:沈茗瑋
消費者支持促成更多在地小農有穩定收入
沈茗偉回鄉從事農業推廣,成立回香菜鋪子。提供:沈茗瑋
沈茗瑋說,一般消費者有心想找在地、安心的食材,也不一定有管道接觸這些小農。因此他將《台灣良食地圖》設定為工具書,讓消費者能按圖索驥,就近尋找在地的優質小農。
目前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約33%,有許多糧食從國外進口,國內許多農作物也以外銷為主。沈茗瑋認為台灣的糧食內需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加上消費者對在地、安心食材的需求日漸提高,「只要更多消費者支持小農,就算一個小農經營兩三分地,好好耕作,也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