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為「過動症」只是小孩靜不下來,就劃錯重點了:5分鐘搞懂ADHD

撰文者: 賴奕菁 醫師2015-09-13

看到小孩頑皮、好動、講不聽的時候,您會暗中懷疑他是「過動症」嗎?這個因為「過度簡稱」而常造成「誤導」的病名,全名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為方便閱讀,後文皆使用ADHD);病名如此落落長,實在是不得已。原因如下:

ADHD共有「三」大症狀

1. 注意力不足(最核心):容易分心、恍神、無法專心、難以維持注意力、抓不住重點、該注意的沒注意、無法遵守指令、忘東忘西、沒聽別人講話。

2. 過動:多話、亂動亂扭坐不住、靜不下來、不該離席時起身走動、任意攀爬或跑跳、常常處於活躍狀態。

3. 衝動:沒思考就衝口而出、動念就出手、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如果將ADHD簡稱為「過動症」,那就只抓到比較末節的症狀,反倒忽略了核心症狀—注意力不足;而誤以為只是小孩調皮、不守規矩,是故意搗蛋或是家教不好,自然不會考慮這可能是需要治療的疾病。

ADHD是「大腦」的疾病

「注意力不足」有兩個層面:首先,在「篩選注意對象」上有問題的話,會出現「該注意的不注意,不重要的卻緊抓不放」的現象;另外,要是無法「維持注意力」的話,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受影響。

「注意力不足」與「大腦前額葉」(下圖綠色區域)的迴路有關。

 前額葉的神經活性「過低」

所有的訊息一湧而入,但對大腦來說都很微弱,根本分不出輕重大小。在無法辨別哪個是該注意的,需要立即處理; 哪個不重要,可以忽略的情況下,ADHD患者常常卡住、想半天,呈現恍神的狀態。

前額葉的神經活性「過高」

當壓力過大時,湧入的每個訊息都在大叫著:「選我!選我!」每個都很吵,但是哪一個才真的重要?大腦還是分辨不出來,陷入左右為難。在這種狀態之下的ADHD患者常感到焦慮、煩躁、憂鬱、失眠,甚至為了舒壓而酗酒、抽菸、嗑藥。

前額葉負責理性判斷與剎車

大腦就像一家公司,部屬負責提案,高層負責審查。如果提案送審通過,就會分發執行;如果審查駁回,提案就會不了了之。每當大腦產生出「意念」,執行之前會被送去前額葉審核進行「理性」的審核。

如果前額葉的功能不彰,大腦理性煞車的力道就會不足,以至於無法及時制止不適切的意念,讓它一溜煙就直竄到動作執行區去。所以,ADHD的患者除了注意力不足外,也很常見暴衝、過動、白目的言行。

ADHD症狀會隨「年齡」發展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之症狀發展 圖片來源: Stahl's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3rd Ed. P 844

學齡前(<6歲),常見ADHD患者很皮、講不聽、橫衝直撞、打罵也沒效...,就像上圖中的「過動」(深藍色)與「衝動」(淺藍色)兩條線,自小就處於高點。「不專心」」(綠色)則是小時候不明顯,但隨著年紀愈來愈大,愈來愈嚴重,尤其是進小學開始唸書之後,很難不注意到。

「衝動」與「過動」通常在唸書之後開始下降,青春期之後就不太明顯了,以至於很多人誤以為ADHD長大就會自行痊癒—可惜,那只是表象。ADHD的核心症狀—「不專心」還在,而且,通常終身持續。所以,很多成年人深受著「注意力不足」之苦,卻搞不懂自己究竟怎麼了;而社會普遍誤認ADHD是兒童期的問題,而不太能理解成年ADHD患者的困境。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