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哪裡幫烏龜打針?處理烏龜結石,竟是用鑿子和鐵鎚?獸醫師在診間遇到的挑戰
切開龜殼的剖腹手術
分析在我們醫院網站上的搜尋紀錄,發現搜尋「烏龜、結石」的人非常多。
也許大家會想,沒想到烏龜也會長結石吧!我們醫院的烏龜膀胱結石手術案例比貓、狗還多,大約一年會執行二十件。如果結石卡在泄殖腔裡,只要從那裡取出就好,但是如果我判斷結石長在膀胱內,並且屬於無法取出的大小,就必須對烏龜進行全身麻醉,採取剖腹手術了。
有一次,醫院來了一隻「在排尿時會用力發出聲音」的蘇卡達象龜。蘇卡達象龜是棲息在非洲,長達七十公分以上、體重超過六十公斤的超大型陸龜,而來到醫院的這隻蘇卡達象龜只是體重超過十公斤的「小孩」。
烏龜基本上是不會叫的,當牠拚命發出「吼欸、唔欸」這麼高昂的聲音時,就代表牠很想排泄,但是卻有什麼東西卡住出不來,又或者是正在交配。
我照了這隻蘇卡達象龜的X光片,發現牠的膀胱內塞著一顆超過十公分的結石,一定要動手術才能取出。我本來想幫牠進行全身麻醉,然後切開腹甲,但是這樣牠會停止呼吸長達三十分鐘以上,光用我最擅長的吸入麻醉還是無法充分發揮效果,所以還是必須為牠注射麻醉,讓牠睡著。
也許現在大家會有疑問,就是「要從哪裡幫烏龜打針」。我已經被問到,只要一聽到這個問題,心裡就會想著「真是的,我的一生中到底要被問幾遍」。
幫烏龜打針,就是要拉出牠的前腳,然後施打在前腳的根部。如果打在後腳,藥劑就無法傳送到全身。爬蟲類的體內存在一種名為「腎門脈」的特殊血管組織,注入下半身的藥物不會流到全身,而是會在腎臟轉化為尿液後排出。我在前面的段落也說過,烏龜會把頭和四肢縮起來,因此我只能慢慢等待,在牠探出頭的時候趕快抓住牠。然而,這種會在非洲大陸上挖掘巨大洞穴的蘇卡達象龜,牠的前腳就重達十公斤,力量非常驚人。
和貓、狗一樣,我們在手術中會測量心電圖與血氧飽和度等,對生物體進行監控。由於這些監控裝置是哺乳類動物使用的,而烏龜的正常心跳數為一分鐘二十下左右,因此該裝置會視為異常,一直發出警戒音。每響一次,就要按下解除鈕,而我會把這個工作交由助手進行。
提到烏龜的剖腹手術,想當然耳,烏龜的龜殼是無法用手術刀切開的。大家常常會問我:「烏龜的龜殼構造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像寄居蟹一樣脫殼呢?」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很遺憾地說,烏龜是絕對無法脫殼的,因為殼已經和背骨一體化了。
言歸正傳,要切開作為骨頭組織的龜殼,就必須使用外科用電鋸。這是一個利用電力讓鋸齒狀部分前後高速振動的特殊道具,只要使用它,就可以將腹甲鋸開一個四邊形,然後再切開下方附著的肌肉,進行剖腹。在鋸開腹甲時,如果太靠近頭部,電鋸有可能會直接傷害心臟;若是太靠近尾巴,又可能會鋸掉骨盆,導致牠無法行走,因此自然就只能鋸出一個可以打開的「小窗戶」。此外,烏龜的體內並沒有橫膈膜,剖腹時會直接看到心臟跳動。
偶爾也會發生結石比鋸出的「小窗戶」還大的情況,這隻體重重達十公斤的蘇卡達象龜體內的結石也很大,完全不是可以從鋸出的「小窗戶」取出的大小。
如果是其他的動物,在結石過大的情況下,只要再切開腹膜,增加開口的大小就好了,但是一旦鋸開烏龜的腹甲,就再也無法改變了。因此,在那種情況下,我只好在烏龜的肚子裡直接破壞結石再取出。我得把止血鉗(如同用於止血的剪刀)深入肚子裡,一點一點地夾碎結石,讓結石變小後才能拿得出來。
只是那隻烏龜的結石像棒球那麼大,比止血鉗能撐開的最大角度遠遠大上許多,可想而知要把它戳成小塊會非常花時間,在進行之前,我的心情就開始沮喪了。
突然間,我的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這種情況就要用鑿子和鐵鎚啊!」不過,要是一下子用鑿子和鐵鎚從上面敲擊這顆大結石,結石也只會陷入背部而已,根本不會破碎。於是我把湯匙彎成L型,做成像是勺子那樣,然後穩穩放在結石下方,之後再用鑿子和鐵鎚,像木匠那樣用力敲打著。我的父親就是木匠,因此我從小就非常習慣這樣的手工作業。烏龜的結石並不像石頭那麼硬,硬度大概和金平糖差不多,沒多久我就順利敲碎,並且直接取出了。
拿出結石以後,我把膀胱、肌肉縫合,最後合上腹甲。龜殼內部的手術結束了,接下來就必須把切成四邊形的腹甲回復原狀。以前最普遍的方法是塗上具有黏性的環氧樹脂,就像用樹脂來連接斷掉的骨頭一樣。然而,利用這種做法,不僅樹脂無法滲入切口的縫隙,透過樹脂黏合的術後傷口也會因為漿液可能留在內部而產生不適,常常導致被鋸開的龜殼壞死、腐爛等問題。
作者簡介 獸醫師,獸醫學博士。愛知縣出身,一九九八年畢業於麻布大學獸醫學科。從小就非常喜歡動物,因此成為獸醫師。大學時代加入探險社團,曾去過亞馬遜、加拉巴哥群島等地。大學畢業後曾於東京、神奈川的動物醫院任職,後來開立田園調布動物醫院。只要被當成寵物飼養的動物幾乎都是他的看診對象,他也運用其廣泛的知識,撰寫各種通俗性或專業性的書籍及論文,著有《可愛的兔子飼育法》等書。
動物醫生的熱血日記:貓咪、倉鼠到蜥蜴,66個最新奇動人的生命故事
作者:田向健一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7/12/09
田向健一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