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20秒
「運動家具」是什麼?竟可保骨本、幫助保護心血管!「原理、好處、適合族群、挑選關鍵」專家一次告訴你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
總是沒時間運動、擔心出門運動有受傷的風險...究竟有沒有什麼可以躺著就能運動的好辦法呢?這時,你就一定要認識「運動家具」了,它不論站著、坐著、躺著都可以輕鬆運動!但是市售類似產品眾多,有沒有什麼挑選關鍵?這種運動家具的原理、好處和適合族群又是哪些?就由運動醫學權威陳俊忠教授、bgreen運動家具賴淑怡營運長來為大家解析:
「運動家具」是什麼?
運動家具,就是結合了家具的傳統工藝設計與運動科技。正因「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運動也要滿足人性」一般傳統的運動方式較難堅持,無法滿足人性的需求。而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有機能性運動功能的家具商品,不論是站著、坐著、躺著的被動運動方式都能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主動、被動式運動差異
主動式運動:是「靠自己」,運動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需要靠自己支撐身體、維持平衡感與身體穩定度,靠自己施力達成動作等等,如有氧運動、肌力運動都需要「主動」的讓肌肉收縮來達到目的,也因為主動式運動要靠身體的力量去達成,所以在體能、年紀、健康狀況都必須有一定的水平。
被動式運動:是靠「外力」協助來進行,在活動的過程中,肌肉是放鬆的狀態,主要目的在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等。與主動式運動相比,被動式運動比較沒有體能上的限制。若外力是垂直上下的狀態,就稱為「垂直律動」;若外力是前後平移的狀態,就為「水平律動」。不只放鬆身體,兩者的效益就是增進循環與肌肉的動作。
運動家具有哪些類型?
一、垂直律動機:一種像跳繩和垂直彈抖的全身性被動運動,在不增加心肺負荷的情況下,溫和刺激全身。
垂直律動的原理是透過機械力或聲波,產生一個對抗地心引力的推力,搭配地心引力往下的力量,不斷地重複形成快速上下來回的衝擊力量,這能讓使用者產生類似跳繩的全身垂直律動。
早期由科學家發明全身垂直律動機來訓練太空人,讓太空人在無重力狀態下減緩肌肉萎縮速度,大幅增加停留太空時間。它透過地心引力的物理作用來改變身體的肌肉骨骼神經系統,更進一步影響內分泌及其他生理系統,以產生各種有益健康的效果。
二、有水平律動功能的沙發及床:透過床帶動人體進行水平運動來達到運動目的,對於心血管的保養也很有幫助,是目前對於健康與養生保健更安全有效率的被動運動方式。
水平律動的原理則是需要以機械力來輔助執行,透過水平律動床的協助,可以在躺著的狀態下,給予人體從頭部到腳部方向、具規律性的前後振動。透過水平律動的效果增加人體血流量,產生一個類似有氧運動的效果;而且血流增加也可以刺激血管的內壁細胞、並分泌一氧化氮,以幫助保護心血管。
運動家具適用族群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適當的運動,因此這類設備建議以下族群可以嘗試:
一、六歲以上孩童:青春發育期過程中,若可以給予適當的刺激,對於生長板、生長激素都是有幫助的。
二、上班族:幫助久坐族恢復疲勞、減少體力流失。
三、婦女:幫助停經婦女保骨本、減少流失速度。對於長輩或是停經後的婦女,擔心做負重的運動時會跌倒、骨折,跟甚至有尿失禁的困擾,這類的居家運動便是可以由我們自身來控制,如調整自己可接受的律動頻率等。在過去曾有研究發現,垂直律動機對於提升更年期婦女的骨質密度有相當的效果。
另外,有代謝症候群(如肥胖),想要做運動但又怕膝關節受不了、心臟功能可能也不會太好,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使用「律動」的方式進行,慢慢地增加身體的基本能力。因律動可以誘發肌肉收縮,便會提高肌肉裡對於血糖的吸收能力(胰島素的敏感度),減緩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持續使用也能延緩三高的情形。
若擔心父母出門運動可能會有摔倒、受傷的風險,也因為律動是一種姿勢的控制,對於本體的感覺訓練有幫助,可以降低跌倒的風險,而且在家就可以使用的律動機便可以增加長輩對於運動的信心,也讓他們出門運動時相對更安全。
哪些人不適用?
一、六歲以前的孩童
二、年紀太大:若身體狀況不佳,還是先以治療為優先順序。
三、孕期婦女
四、身體若處於疾病的急性期,也建議以治療為優先順序,病情穩定後再使用。
律動產品該如何選擇?
購買前,看清一定要有具有專利認證與實驗室的安全認證外,也因身體的器官、骨骼是垂直排列,若長期使用亂抖亂震的機器對身體、骨骼的危害都是很可怕,所以震動頻率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許多人會害怕,機器會過於震動、吵雜,以至於打擾鄰居,因此「靜音」也可能是挑選律動機的要素之一。在過去,律動機都只能一人使用,現在的機型承重都可以達120公斤以上,甚至沙發機型更能乘載180公斤,兩個人一起使用都是非常適合的。
運動家具使用時間建議
至於要用多久?什麼時候使用最好?其實都要配合自己的生活規律來使用。會建議下午4點前使用較強刺激的模式,晚上則使用放鬆模式,原則上使用15分鐘的感受就會很好了。若感覺不夠,就根據自己需求來增加長度(雖然時間越長,累積的刺激量越大,但它單位時間內的刺激都會在安全範圍之內)。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吳孟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