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可以根治嗎?怎麼治療?一表看懂乾癬4大治療方式!4大類9種生物製劑健保給付條件一次看
乾癬為一種不具傳染性的慢性皮膚發炎病變,常見症狀包括皮膚增厚、病灶處脫屑、皮膚出現紅斑。
乾癬3大常見症狀
誘發乾癬3大危險因子、乾癬4大共病
2方法評估乾癬嚴重程度
乾癬治療方式有4種
何謂生物製劑?2大潛在風險、6族群避免使用
生物製劑健保給付條件
日常5大準則穩定控制乾癬病情
{DS}
全球已超過125萬人患有乾癬且發生率有逐漸上升之趨勢,根據統計,在台灣每一千人就有3人患有乾癬,共計10多萬乾癬病友。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張雲亭教授指出,乾癬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大多在18~39歲或50~69歲發病,其中約有20~30%為中重度患者,男性患者比例約為女性的1.6倍,女性發病年齡比男性早。
據財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指出,中重度乾癬患者平均預期壽命損失6.41年,女性患者平均預期壽命損失大於男性。今年臺灣皮膚科醫學會針對乾癬發佈最新版治療指引,以全身病灶幾乎或完全清零為目標,使嚴重患者在健保給付4大類共9種生物製劑藥物上取得最佳治療成效,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2023乾癬治療指引最新目標。(圖/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提供)
乾癬3大常見症狀
乾癬為一種不具傳染性的慢性皮膚發炎病變,常見症狀包括皮膚增厚、病灶處脫屑、皮膚出現紅斑。根據張雲亭教授指出,台灣乾癬患者約有80~90%為斑塊性乾癬,是最常見的乾癬類型,常見的皮膚特徵為邊界分明的紅斑區域及帶有脫屑的硬化斑塊,以耳朵後方、臉部、軀幹、手肘、手腳掌、膝蓋、生殖器官、指甲為主要影響部位。
誘發乾癬3大危險因子、乾癬4大共病
誰容易得到乾癬?乾癬會遺傳嗎?是許多民眾擔憂的問題。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暨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毓惠指出,誘發乾癬的危險因子包括基因遺傳、環境因子及行為因素,像是秋冬天氣轉涼,都會加劇脂漏性皮膚炎、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
引發乾癬危險因子 | 說明 |
基因遺傳 | 父母皆患有乾癬,罹患機率約40%;父母其一患有乾癬,罹患機率約14%;手足其一患有乾癬,罹患機率約6%。 |
環境因子 | 外傷、感染、壓力等環境因子。 |
行為因素 | 抽菸、藥物(如鋰鹽和干擾素) |
乾癬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嚴重非傳染性疾病,除了皮膚病灶之外,還會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風險,不僅於此,乾癬也容易引發多種共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乾癬性關節炎、心理疾病等。
- 心理疾病:乾癬患者出現自殺傾向機率增加。
- 乾癬性關節炎:約有三分之一的乾癬患者出現乾癬性關節炎。
- 心血管疾病:重度乾癬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致死風險上升39%。
- 發炎性腸道疾病:相較一般族群,乾癬患者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風險增4倍。
(推薦閱讀:乾癬併發症─紀景琪醫師來解答)
2方法評估乾癬嚴重程度
黃毓惠醫師表示,目前評估乾癬嚴重程度有兩種方式:體表面積(Body surface area, BSA)評估法,估算身上病灶面積佔全身面積之比例,一個手掌面積約為全身面積的1%,以及乾癬面積暨嚴重度指數(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評估病灶面積與皮膚狀況(紅斑、厚度與脫屑等)來決定乾癬嚴重程度總分介於0~72分。以嚴重程度可區分為:
輕度乾癬 | 中度至重度乾癬 | |
體表面積(BSA) | 小於10 | 大於或等於10 |
乾癬面積暨嚴重度指數(PASI) | 小於10 | 大於或等於10 |
另外,黃毓惠醫師特別指出,除了病灶面積評估之外,患者的生活品質指數也會納入考量,儘管面積不大,但若嚴重影響到患者生活品質,也可能算是中重度乾癬患者。
乾癬治療方式有4種
治療乾癬方式會依照患者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張雲亭教授說明,未合併乾癬性關節炎之輕度乾癬患者的治療選擇包括局部藥物治療、局部照光治療、口服Apremilast(目前健保尚未給付);中度至重度乾癬患者可透過全身性治療改善症狀,會先採用口服藥物及全身性照光治療,假使治療成效未達預期,可以嘗試使用生物製劑,例如IL-17或IL-23抑制劑。以下整理乾癬4種治療方式及藥物種類:
乾癬治療方式 | 藥物種類 |
外用藥膏 | 外用類固醇、維生素D類似物、外用A酸(Tazarotene) |
口服藥物 | 環孢黴素A、Methotrexate、維生素A酸(Acitretin)、口服Apremilast(目前健保尚未給付) |
照光治療 | 照射UV-B、照射UV-A |
四大類9種生物製劑 | TNF-α抑制劑、IL-23抑制劑、IL-17抑制劑、IL-12/23抑制劑 |
何謂生物製劑?2大潛在風險、6族群避免使用
對於中度至重度乾癬患者,生物製劑的療效優於傳統全身性療法。當中度至重度乾癬經照光及局部治療療效不足時,可以使用生物製劑。那究竟何謂生物製劑?張雲亭教授解釋,由於免疫系統失調,細胞產生大量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導致乾癬發作,目前台灣核准的生物製劑為經皮下注射的抗體,可透過減少細胞激素治療乾癬,療效佳且副作用較低。
▲四大類生物製劑用於乾癬治療。(圖/翻攝自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雖然生物製劑療效佳且副作用較低,但是張雲亭教授也提醒,使用生物製劑具有嚴重感染、肺結核復發的潛在風險,以下狀況應避免使用:
- 懐孕或正在哺乳的婦女(certolizumab除外)
- 罹患活動性感染症的患者
- 未經完整治療之結核病患者
- 裝有人工關節、罹患或先前曾罹患嚴重敗血病之患者
- 惡性腫瘤或具有癌症前兆(pre-malignancy)的病患
- 免疫功能不全者(immunodeficiency)
生物製劑健保給付條件
目前台灣健保給付生物製劑條件為限用於經照光治療及其他系統性治療無效,或因醫療因素而無法接受其他系統性治療之全身慢性中、重度之乾癬或頑固之掌蹠性乾癬,病灶持續至少6個月且PASI≧10。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初次申請者每6個月申請一次,療程可達2年,復發後可再次申請;復發申請者停藥後至少有50%復發,需檢附上次療程治療前、後及本次復發照片,可重新申請使用。
如果目前治療成效不滿意,可平轉使用第二種生物製劑。張雲亭表示,乾癬患者如果對一種生物製劑無效並不代表對其他生物製劑也會無效,當生物製劑產生副作用或無效時,更換使用第二種生物製劑大多能使使症狀獲得明顯改善。符合以下條件之患者,可於每半年續用申請時,平行轉用另一種生物製劑:
- 乾癬面積暨嚴重度指數(PASI) >1
- 體表面積(BSA)>3%
- 病灶存在頭皮、臉部、手指甲、手部等外露明顯部位,且明顯影響生活品質
如果目前治療成效不滿意,可平轉使用第二種生物製劑。(圖/翻攝自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日常5大準則穩定控制乾癬病情
由於目前尚未有完全治癒乾癬的治療方法,僅能透過藥物緩解症狀,為長期控制病情,通常不建議停藥,加上乾癬多在停藥後2~6個月內復發即使停藥也必須持續追蹤病情,因此,乾癬患者通常需要終生治療。建議乾癬患者日常保健應掌握以下5大準則:
- 減重:肥胖患者適當減重有助於減輕乾癬嚴重程度。
- 戒酒、戒菸:飲酒過量者,乾癬發生風險較高並增加乾癬性關節炎之風險;有長期吸菸習慣之乾癬患者的發作風險較高,戒菸、戒酒有利於病情控制。
- 保濕劑:乳膏、軟膏、乳液等不同劑型的保濕劑可減緩皮膚搔癢、脫皮。
- 紓解壓力:透過冥想等方式紓壓,有助於緩解乾癬嚴重程度。
- 醫病溝通:穩定控制疾病需要依賴良好醫病溝通,善用醫病共決輔助工具,在看診前做好功課才能進行高效醫病溝通。
【延伸閱讀】
乾癬無法根治?乾癬6大可能原因及治療一次看,教你日常照護6要點
「乾癬」分4種,嚴重連肝腎都受傷!「2關鍵」從外觀判斷:你是哪一種?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