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人過胖,但膽固醇、血壓都正常?關鍵在「1數值」!減重醫師:若太低,不胖也會得糖尿病

如果你的「個人脂肪閾值」高,就算全身都是脂肪,BMI高,體脂肪爆表,你可能還是健康的。

很多美國人的身材是我們的兩倍大,但他們的健康狀況卻比我們好!怎麼會這樣?要如何預防「瘦子糖尿病」?有些過重的人反而很健康,今天就來聊聊『個人脂肪閾值』吧!

個人脂肪閾值越高越健康

想像一下,你的身體像個置物櫃,每個人的容量不同。一旦塞太滿,就算你看起來瘦,也可能會出狀況!英國教授Taylor說,每個人能在皮下儲存的脂肪量不同。一旦超過這個量,就可能會出現健康問題,像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是怎麼回事?就是多餘的脂肪堆在胰臟裡,變成「脂肪胰」,讓胰臟beta細胞變成油封胰,被油死!

個人脂肪閾值高,代謝健康肥胖

如果你的「個人脂肪閾值」高,就算全身都是脂肪,BMI高,體脂肪爆表,你可能還是健康的。研究發現,有6%的體重過重者,他們的膽固醇、血壓和空腹血糖都正常。我們叫他們「代謝健康肥胖」(MHO),聽起來矛盾,但他們的脂肪細胞很會儲存脂肪,不會亂跑到肝臟和胰臟等內臟。

個人脂肪閾值低,不胖也會得糖尿病

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個人脂肪閾值」低,就算體重正常,也可能會得糖尿病。2022 reTUNE研究證實了這個理論。BMI低於27的人,減重還是可以大大改善甚至逆轉2型糖尿病的症狀!

健康白色脂肪的特色

那麼,什麼是健康的脂肪?來看看特徵吧:

1. 脂肪細胞彈性好:像超級彈力褲,怎麼塞都塞得下,不會漏到內臟器官引發炎症。
2. 血管系統發達:健康的脂肪組織裡,血管多得像小河網,讓脂肪細胞的代謝好。
3. 發炎細胞少:健康的脂肪組織裡,發炎細胞少,慢性發炎風險低。

亞洲人「個人脂肪閾值」普遍較低

說到民族差異,跟歐美人比,我們亞洲人好像比較容易得到早發性糖尿病。這可以用「個人脂肪閾值」來解釋。美國人的身材是亞洲媽媽的兩倍大,但健康狀況比我們好,讓人氣憤
這種差異可能有:

1. 基因:不同族群基因不同,影響脂肪儲存和分布。
2. 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運動量和其他生活方式也會造成健康差異。

七招打造健康脂肪體質

要怎麼養成健康的脂肪呢?重點不是減少脂肪總量,而是提升脂肪組織的品質和功能。脂肪組織是活的,我們要好好照顧它們!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發炎,這跟照顧血管、視網膜是一樣的道理!來看看有哪些方法吧:
1. 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讓脂肪細胞不發炎。加工食品裡的飽和脂肪和Omega-6可是發炎元兇!
2. 多吃含豐富抗氧化劑的食物,減少脂肪組織的氧化壓力,像花青素、茄紅素、蝦紅素都是好東西!
3. 不要忘記促進粒線體功能的Q10
4. 遠離果糖,這東西會直接變成脂肪,並且降低粒線體功能
5. 尿酸太多也不行,因為它過多時會變成果糖!
6. Zone 2運動很重要,能幫助抗發炎
7. 睡眠充足:睡眠對脂肪代謝和內分泌調節超重要

本文獲「減重醫師 蕭捷健」授權轉載,原文:個人脂肪閾值越高越健康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