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酒標密碼,真正走入賣場裡的波爾多、布根地

瞄準產區關鍵字 挖到超值酒

撰文者: 屈享平2013-02-04

原本這篇文字已經寫好八成,但同事閒聊說她過年想買些酒喝,看她對酒標的困惑與沮喪,我決定放棄幾乎完成的稿件,改以比較友善(但不免簡化)的方式,提供一些關鍵字,協助消費者尋找知名產區的平價葡萄酒。

一般而言,葡萄酒的酒標多半都提供產區或品種線索。以本篇設定的法國波爾多(Bordeaux)與布根地(Bourgogne)兩知名產區為例,法定產區與分級制度都相當完備,有經驗的人只要一看酒標,多能大略掌握其中像是百萬小學堂式的資訊,至少從Bordeaux與Bourgogne兩字,即可望文生義。

可惜這第一步走完,接下來有關產區與品種的線索卻是無比零亂,即使正式的葡萄酒課程,也僅能將它整理成以記憶為主的瑣碎資料。推廣者不是不明白這個問題,企圖將它們簡單化、生活化的做法也從未停止。畢竟,葡萄酒仍是商品,如果將瞭解產品的責任全部加諸消費者,最後只會與消費者漸行漸遠。

波爾多算是國內酒友耳熟能詳的產區,喝葡萄酒的人,很難不知道這個最具代表性的「產地或品牌」,即使本次主題的價格帶限定在六、七百元以下,大賣場或葡萄酒專賣店也絕對不乏此類產品。差別在於國人熱愛的級數酒──那些僅占波爾多產量五%的高價酒款,無論如何是不可能以這種價位入手!有別於國外環境,此間許多人是經由梅多克(Médoc)的級數酒臨幸波爾多,不但將左岸的知名酒莊與波爾多畫上等號,卡本內蘇維濃(Cabernet Sauvignon)似乎也成了代表品種。

事實上,波爾多種植面積最廣的品種是梅洛(Merlot),右岸的Fronsac、Lalande Pomerol或是一系列Côtes de Bordeaux,如Francs等產區,經常有著物超所值的小品;廣大的St. Émilion產區亦不容忽視。梅洛在此占有主導地位,它的口感柔順、搭餐容易,紅色水果的香氣明顯,櫻桃與漿果味最為常見,陳瓶數年後,甚至會出現一些無花果氣息。當你迷惘於賣場架上整排不知所云的酒標時,上述幾個關鍵字或許是粗糙,但不失為有用的起點。

1
2
3
4
5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