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體重都控制在60公斤!105歲日本國寶醫師的長壽秘訣
(翻攝自Youtube影片)
曾任日本皇室家庭醫生及獲美智子皇后接見、東京聖路加國際醫院名譽院長日野原重明,因呼吸不順於今年7月過世,享壽105歲。
日野原醫生從30歲到去世前,一直維持身高165、體重60公斤的標準身材!他是怎麼做到的?
身體健康的幾個原因
我之所以年過九十,還能滿足地過著愉快生活,是因為我身心兩方面都非常健康。接受身體檢查時,除了膽固醇指數稍高之外,其他數值都無任何異常。
童年時代的我,體弱多病,我今天身體仍如此健康的原因何在?
其中一個原因,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我就養成了「粗茶淡飯」的習慣。我們成長於戰前糧食嚴重缺乏的時代,這是豐衣足食的今天所無法想像的。戰爭初始,不用說白米,砂糖只能拿到可憐兮兮的一點點配給,配到的鹽自然也少到極點。偶爾,糧食多一些的時候,也絕對不能一次吃到飽,而要錙銖必較、預留幾份給明天與後天。
大概是因為曾經艱困地走過那樣的年代吧。待糧食不足問題解決之後,我也不曾隨意吃到飽;當飲食奢華浪費的時代來臨之後,我也不曾暴飲暴食過。再如何美味的食物,我也淺嚐即止、絕不過量食用。我想,這些都是小時候的食糧荒所培養出來的。
不僅是我而已,由我所發起「新老人會」中,有許多75歲以上的老人,我發現身體健康的他們,大多是拜粗糙的飲食習慣所賜。
年輕人會說:「粗茶淡飯,多麼無趣又無味!」可是,只要心存對大自然賜予的感恩之情細細品嚐,即使乍見之下樸實無奇,心中仍然可以充滿幸福。結果證實,這樣的飲食方式,對身體才是最佳策略。還有另一個證據,現在大家紛紛重新審視昔日飲食習慣的優點,並有許多暢銷營養書籍解說詳盡,儼然形成另一股飲食風潮。
任何事情都應該避免過猶不及。因為卡路里、鹽分或糖分的過量攝取,導致罹患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等生活習慣病的患者大量增加,這些當代人的現況,大家已經相當熟悉了,無須在此多作贅述。
同樣的,我對於75歲以上的老人們,有一種人人皆勤奮工作的深刻印象。偶爾到鄉間去,常看見老人家在田裡活力十足地工作,其幹勁較之小伙子,不遑多讓。老人家的家人也許會認為「該是在家享享清福的年紀了……」,但這些工作都是從年輕時就每天做慣的,不好好揮灑汗水,反而覺得全身不舒服。而工作的習慣,正好是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也就是說,健康的生活中,持續良好習慣是極為重要的。說到習慣,絕非困難之事,而是一種生活中的節奏。上班族在辛勤工作之餘,也一定要每天準時下班;再怎麼忙碌的人,每天也要有適度的睡眠與正常的飲食。
每日不斷反覆的生活方式就叫做習慣。健康的秘訣,正隱藏在這些天天重複的節奏中。
若有稍胖現象,應在一至二週之內回復到原有體重
我父親曾經擔任基督教教會牧師,自幼就對我們採取非常嚴格的教養方式。所以,我們一生幾乎與菸、酒絕緣,不費吹灰之力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因此能夠輕鬆地維持健康的體魄。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慶幸與感激。
我維持健康的方法,就是對體重的控制。
我原本就吃得不多,也不會有體重激增的問題。但是,若參加同學會之類的活動與老朋友見面,愉快地聊天敘舊時,待在餐桌上的時間大幅拉長,到最後,食物過量下肚的情況就在所難免了。
我常因工作之需出國旅行,也經常接受各種異國家庭的晚餐接待。吃什麼都覺得「好吃,實在好吃」,因此一回國之後,不知不覺就多了2公斤。
但是,在歡樂的時刻,還是應該好好享受當時的氣氛與美食才對。在這種場合還對卡路里或營養錙銖必較,未免太掃興了。無論吃了多少,不可能一下子就增加2公斤或3公斤,頂多是增加個幾百公克吧。體重若僅增加到這種程度,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體重。
一、兩次吃得過量,並不需要過於擔心。我只要二至三天吃得少一點,就可以完全回到理想的體重;如果只是幾百公克,幾乎立刻可以恢復原狀。所以,我從來不曾因為體重問題而感到苦惱。
雖說如此,我小時候也曾經是個過重兒,並非不知道減重的辛苦。倒不如說,因為有那樣的痛苦經驗,我才會養成體重一增加、就馬上恢復的習慣。只要知道自己吃得過量,就立即調整過來,並不至於過於困難或辛苦。若體重直線增加又放任不管,隨著時間一長,就難以恢復了。
前陣子我出國一趟,體重稍有增加,所以,今天的午餐就以一杯牛奶和一片餅乾打發。晚餐也打算避開卡路里高的肉類,選擇以蔬菜為主的餐點。這樣的飲食若持續下去,就可以在兩週左右,輕鬆地甩掉1至2公斤。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量體重的習慣,對自己體重的變化保持敏感,體重控制並沒有那麼困難。
比八分飽再少一些
忙碌的時候,我常常在吃飯時間拿出牛奶與餅乾。這時候,就會有人驚訝地說:「醫師,您就吃這麼一點點嗎?」
像我這樣超過90歲的人,每天只要攝取1300公克的卡路里量就已經足夠了。中餐即使什麼都不吃,也不至於感到飢餓。
工作忙翻天,忘了吃飯也是家常便飯的事。往往早餐喝一杯果汁或咖啡,便不曾再吃過任何東西,等到一發現,居然已經超過夜裡十點鐘了。
人要是不吃飯就會沒力氣、也無法好好工作的說法,並不是無法顛覆的真理。只要擁有幹勁與專注力,雖沒吃東西,工作還是能夠好好表現。
大家都知道吃飯只要吃到八分飽就好。在吃到太撐、吃得太飽之前就停手,內臟的負擔比較小,對健康有正面的好處。
我長年以來也有「八分飽就好」的習慣。而超過90歲的我,「八分」可能還太多,「六分」左右就足夠了。
六分飽是多少份量呢?對我來說是「不覺得餓」就可以。對年輕人而言,則是有「總有想要再吃一點的感覺」。
外食時,絕對只吃一半。最近,為避開肉類脂肪,我會將肉類平切兩半,只吃一片,另一半則完全不碰。從年齡與能量消耗的角度考量,再多吃一些就過量。若全吃完,多餘熱量就會囤積在體內,造成健康問題。
我之所以吃得比八分飽再少一些,還有另一個理由。
就字面看來,吃到飽就是胃中塞滿食物的意思,我卻認為不只如此。
當腦中感到「吃得好飽」的時候,我們會以為那是飽足感達到百分之百的意思。但事實上是,此時胃中的飽足感不是百分之百,而是已經到達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狀況了。
也就是說,大腦感到「吃飽了」之前,胃囊早已經到達飽和狀態;當大腦真正感到吃飽的時候,胃囊已經呈現塞爆的狀況了。
當吃到了這種塞爆的臨界點,身體就不得不以全力來應付食物的消化,血液無法運送到腦部。這時候,人就會變得困倦、疲勞、昏沉,工作也就無法全力以赴了。
吃到飽若成為習慣,日日如此,就會成為肥胖的原因。而且,對胃部也會形成沉重的負擔。
所以,要知道「八分飽」相當於「十分飽」。最符合理想的狀況是在八分飽之前就停止所有的進食動作。
快樂的十五個習慣:日本名醫作家日野原重明91歲時現身說出 作者: 日野原重明
日野原重明 一九一一年出生在山口縣的作者,健康地活到一O五歲,到二O一七年七月十八日才平靜地辭世。
譯者: 高雪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7/09/27
畢業於日本帝國大學,是日本的醫生、醫學博士,曾經擔任帝國海軍軍醫少尉、聖路加看護大學校長、聖路加國際醫院院長,多所大學教授、財團法人聖路加國際醫藥中心理事長。榮登日本循環器學會名譽會員,並獲贈勳二等瑞寶勳章及文化勳章。作者一生著作等身,主要作品有《百歲良醫指引樂活長壽》《日野原醫生樂活百歲》(NHK取材班製作)以上書籍由天下雜誌出版,《高明的生活方式》(U-Leag 株式會社)、《我在人生旅途中學到的事》(集英社)、《音樂力》(合著,海龍社)、《度過充實人生的方法(CD有聲書)》(講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