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黃素」要選游離型還是酯化型?怎麼挑?營養師教你從種類與吸收率看懂!
「葉黃素」要選游離型還是酯化型?怎麼挑?
你也是3C一族嗎?是不是常感覺到眼睛酸澀不適呢? 2018年的調查指出,眼睛酸澀是困擾台灣人十大健康問題的第三名,占比達到22%!
2020年的職場健康調查中,視力問題穩居第一名,且約有20%的上班族表示有乾眼問題,這也讓護眼保健商品的市場大幅上升,成為年度熱銷藥妝保健品的亞軍!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葉黃素了!不過,你真的了解葉黃素嗎?市售葉黃素分成游離型和酯化型,這兩者又有什麼差別?游離型真的如廣告所說的比較好吸收嗎?這次專欄就由好食課營養師來破解吧!
酯化型和游離型葉黃素是什麼?
在金盞花中葉黃素的天然形式為酯化型
葉黃素會依據其來源而有不同的結構形式,在綠色蔬菜中大部分為游離型葉黃素,在黃色、橙色的水果或是花上,則葉黃素通常會帶有一個脂肪酸而稱為「酯化型葉黃素」,目前市售的葉黃素都是萃取自金盞花,因此最接近天然來源的形式為酯化型結構。
透過強鹼處理,得到游離型葉黃素
由於金盞花天然所含有的葉黃素是酯化型,因此為了得到葉黃素本體就需要再多加工才能獲得!許多游離型葉黃素的商品,標榜特別經過「水解」步驟去除脂肪酸的說法有點錯誤!
因為游離型葉黃素並不是透過「水解」去除脂肪酸後所得,而是利用脂肪酸會與「強鹼」皂化的特性,在金盞花萃取物中加入氫氧化鉀,與脂肪酸形成「皂角」後去除,此時葉黃素就會形成游離型態(連結)。
金盞花游離型葉黃素必須經過強鹼皂化處理
在這幾年少加工的趨勢下,有些消費者會很在意保健成分的加工程度,所以如果你是想要獲得較接近天然形式的葉黃素補充劑,酯化型葉黃素才是金盞花中原始的形式。
游離型葉黃素分子小,比酯化型葉黃素更好被人體利用?錯!
網路搜尋葉黃素資訊,發現大部分的內容都指出游離型葉黃素的分子量較小,因此生物利用率高於酯化型,而在查閱了一些文獻後發現目前研究的結果並不一致,也和網路內容有些出入。
有商品廣告引述文獻,指出游離型葉黃素的吸收率高出酯化型葉黃素達23%,但在檢視這篇文獻後發現,這篇文獻並不是在比較游離型與酯化型葉黃素的利用率,而是在比較補充不同組合、劑量的葉黃素、玉米黃素(zeaxanthin)與內消旋玉米黃素(meso-zeaxanthin)後,這些營養素於血中含量的差異(連結)!
因此用這篇文獻佐證不同型態葉黃素的吸收率並不適當。
脂化型與游離型的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