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22秒

肺癌治療新對策!善用基因檢測,精準找出適合又有效的治療方式!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吳佩琪2023-08-18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肺癌長期雄踞台灣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第一名,儼然已成為新國病,許多知名人物,例如馬如龍、文英阿姨、孫越、鳳飛飛等,都因罹患肺癌而離世,而行政院長陳建仁、柯文哲妻子陳佩琪及資深媒體人陳文茜等,也都曾罹患肺腺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教學部主任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柯政昌表示,雖然肺癌令人心驚,不過,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現在已經有更新、更有效的方式,來對付肺癌這個可怕的沉默殺手!

空汙PM2.5增加肺癌風險

過去很多人以為抽菸或烹調油煙所產生的有害物質是造成肺癌的主因。柯政昌醫師指出,和十多年前相比,男性抽菸比例已從40%~50%,降至20%左右,女性抽菸人口則一直維持在5%上下。此外,隨著生活型態演變,現代人外食比例增加,自己下廚的機會也大幅降低;不管是癮君子或接觸廚房油煙的機會都比以前少,但肺癌罹患率卻逐年攀升,因此,推估和空氣汙染PM2.5所引發的風險較有關聯,尤其台灣還是以火力發電為主,再加上汽機車排放廢氣等因素,空汙對健康所帶來的傷害不容小覷。

近年來醫界推行以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從而揪出許多小於1公分的小結節,柯政昌醫師表示,1公分以下的肺癌初期很多都有「冬眠」的現象,可能停留好幾年都不會變大,或1至2年體積只成長1倍左右;因此,小於0.5公分的結節,建議每半年至1年追蹤檢查1次即可,而超過0.7公分的病灶,則可藉由微創手術清除乾淨。

基因檢測幫助找出最適合藥物

至於晚期發現的患者,以前第4期肺癌的預後非常差,經由化療之後,平均存活期只有6至8個月;大約20多年前標靶藥物問世之後,平均存活期已經提升至3年以上,有些患者甚至超過5年。「可見基因檢測對肺癌患者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柯政昌醫師解釋,標靶治療須先藉由腫瘤切片進行「基因檢測」,進而找出致病的基因突變,再採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效果當然更為精準。目前歐美國家的肺癌治療指南,都建議患者先經由基因檢測之後,根據肺癌的類型,再採用適合的標靶藥物,以增加治療成功率。

「致癌的基因突變不只1種,以台灣的情況來說,肺癌患者初次大約檢測10個左右的基因就夠了,而EGFR及ALK基因標靶藥物,都已納入健保給付。」柯政昌醫師以國人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為例,只要服用3年的標靶藥物,就可以大幅降低復發的機率。如果患者沒有檢測出基因突變,則可以選用化療或輔以免疫療法,也有助於降低復發的可能性。

基因檢測可能不只做1次

標靶治療的治療效果雖然不錯,但平均1年半左右就會出現抗藥性,柯政昌醫師建議此時可以再進行第2次基因檢測,以確認標靶藥物的持續效用,若發現已失去療效,則可以進一步找看看有無其它罕見的基因突變,例如ROS1、c-MET、RET、NTRK等,不過,此時檢測的基因數,可能必須增加至4、50個才行。

目前EGFR基因檢測已納入健保給付,若檢測結果為陰性,可再進一步進行 ALK及 PD-L1免疫染色;「從EGFR基因檢測到ALK、 PD-L1免疫染色,必須一步步進行,通常做完這3項已耗費1個月!」柯政昌醫師直言,對於和時間賽跑的癌症病人來說,早點知道答案,才能及早進行更精準的治療。目前已有業者推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可快速、精準定序個人基因序列,大約2週就能得到全部結果,不過,缺點就是價格較為昂貴,根據基因檢測的數量及類型,從4萬到10多萬都有可能。

「雖然次世代基因定序需要自費,但只要花費幾萬元,就可以更精準找出基因突變,後續也有機會使用健保提供的新藥,省下一筆可觀的醫藥費,我認為滿值得的!」柯政昌醫師提醒,癌症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時代,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最適合的藥物,不但能延長壽命,還能提升生活品質,肺癌已經越來越像慢性病一樣可以透過藥物控制、共存。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