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皮膚凸一塊、不痛是腫瘤嗎?粉瘤會移動、腱鞘囊腫通常長在手腕...皮膚科醫師教你分辨3種常見的皮膚囊腫
常見的皮膚囊腫包括粉瘤、脂肪瘤及腱鞘囊腫等,不同囊腫的主要表徵、成因及治療方式皆不同。
皮膚突然凸一塊是腫瘤嗎?皮膚科醫師吳明穎指出,常見的皮膚囊腫包括粉瘤、脂肪瘤及腱鞘囊腫等,不同囊腫的主要表徵、成因及治療方式皆有所不同,以下介紹3種常見皮膚囊腫的區別。
粉瘤成因、特徵及治療
粉瘤又稱作表皮囊腫(Epidermal inclusion cyst),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囊腫,目前推測可能是因為外傷所致,如經常摩擦或穿耳洞,因表皮組織掉進皮膚真皮層或皮下組織後形成,而後角質堆積形成皮膚上的突起物。吳明穎表示,雖然不能完全避免粉瘤的形成,但可以透過保持皮膚清潔和避免損傷降低粉瘤發炎風險。粉瘤發病原因、主要表徵及治療方式如下:
發病原因:
- 皮膚損傷:例如受傷、手術後可能導致皮膚下的表皮細胞被困,發展成囊腫。
- 毛囊的堵塞。
主要特徵:
- 形成於皮膚下,通常呈圓形或卵圓形。
- 通常可以移動。
- 大小不一,小如豆粒或大至幾公分。
- 通常是無痛的,但當受到感染或破裂時可能會痛。
治療方法:
- 若表皮囊腫沒有發炎,而且患者不覺得困擾,可能不需要治療。
- 引流和消炎:若囊腫受到感染,可使用抗生素,並考慮引流濃液。
- 切除:如果囊腫長得很大、反复發炎或因美觀考慮,醫生可能會建議手術切除。
▲粉瘤主要特徵。(圖/翻攝自「皮膚科 吳明穎醫師」粉絲專頁)
1
2
3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