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改善?教你從飲食、運動、穴位緩解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Dysautonomia)若症狀輕微,可嘗試透過飲食、運動、穴位等非藥物療法來改善;如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則應考慮藥物治療。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曾耀儀 整理2024-12-18

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改善?
自律神經失調改善:飲食
自律神經失調改善:運動
自律神經失調改善:穴道
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其他
自律神經失調藥物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看哪一科?

{DS}

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過度疲勞可能使其失衡,便會引發全身性不適,即「自律神經失調」(Dysautonomia)。許多人出現暈眩、胸悶、耳鳴、腹瀉、手抖…等全身多種系統的不適,幾經就醫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時,通常會懷疑是自律神經失調。若症狀輕微,可嘗試透過飲食、運動、穴位等非藥物療法來改善;如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則應考慮藥物治療,以下完整介紹。

自律神經失調如何改善?

自律神經失調在每個人的表現都不同,振芝心身醫學診所說明,在就醫後醫師視嚴重程度,會有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兩種方式調節。輕微的自律神經失調可以考慮非藥物的生活調適或避免誘發因子,來改善症狀。若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較嚴重或無法以調整生活方式改善,則可以考慮使用藥物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改善:飲食

平時自律神經會維持生理正常功能,交感神經負責警戒跟緊張,副交感神經負責放鬆,如果它們失衡就會造成各種身體不適。對此,高敏敏營養師發文指出,在飲食方面可以遵循「4多吃、4少碰」原則,避免自律神經失調。

多吃4食物

  • 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避免憂鬱、焦慮,建議可以多吃各種食物的原型,並均衡攝取 像是全穀類、肉類、深色蔬菜都很不錯。
  • 鈣質:協助放鬆肌肉,舒緩壓力,建議補充牛奶、豆乾、豆皮、小魚乾、黑芝麻等,這些都是鈣質豐富的食物。
  • 維生素E:缺乏易造成荷爾蒙失衡,易引發自律神經失,建議可以補充蛋黃、植物油、深綠色蔬菜、鮭魚等。
  • 多喝水:人體血液中有70%是水分組成,而身體會不斷排出水分,所以足夠的水分能幫助生理功能正常運作。

少碰4食物

  • 酒精:使水分流失、睡不好,抑制副交感神經活動,再加上喝酒會讓身體發炎,導致免疫力下降。
  • 精緻糖:血糖起伏大會降低自律神經的穩定性,但若真的想吃甜的,衛福部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精緻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降至<5%更好。
  • 咖啡因:過量的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再加上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的腺苷受體,以及刺激腎上腺分泌 會導致焦慮、緊張,而已經容易出現壓力和焦慮的人,可能會因為咖啡因而使症狀更嚴重。建議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在300毫克以下,才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 高鈉食物:雖然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可以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神經傳導、使肌肉正常收縮與放鬆,但過多可能造成交感神經活性提高,自律神經易調節困難。

自律神經失調改善:運動

  • 規律的運動:規律的運動對神經系統特別有穩定作用,可活絡副交感神經,健走、散步、騎腳踏車、爬樓梯等,是調節自律神經的好運動,儘量不做劇烈運動。
  • 做呼吸運動:呼吸是少數能被人所控制的自律神經節律,吸氣時能刺激交感神經,吐氣時則刺激副交感神經。做緩慢呼吸,有助自律神經平衡。

腹式呼吸3大重點

  • 選擇舒適空間坐著進行。吸氣時腹部自然鼓起,然後緩慢呼氣,速度比平時慢些,讓腹部放鬆。一手放在胸部,另一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帶來的身體起伏,練習約5至10分鐘。
  • 初次練習可選擇在洗澡後或睡前進行。養成習慣後,除了飯後半小時內不建議練習,其他時間皆可進行。
  • 腹式呼吸與短促的胸式呼吸不同,它是一種長而深的呼吸方式,能夠活化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安定神經的效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守宏說明,這個方法有助於平衡自律神經。如果焦慮、憂鬱或自律神經失調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則應考慮藥物治療,如搭配抗憂鬱藥物以進一步緩解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改善:穴道

自律神經失調還可以透過按摩穴位來放鬆、釋放壓力,馬光醫療網以下介紹3個穴位提供參考:

  • 合谷穴:合谷穴位在我們手背虎口的地方,也就是第一掌骨跟第二掌骨之間,拇指跟食指併攏,從肉最多地方壓下去,會有酸酸尖銳的感覺。一次按壓3秒,連續按壓3次。
  • 百會穴:位於頭頂,在兩個耳朵的頂端往頭頂延伸,在頭頂的中間,有一個豆子大的凹陷處,輕揉時會有脹脹的感覺。每次輕揉6秒,輕揉6次。
  • 太衝穴:太衝穴掌管情緒。位在腳背上第一趾及第二趾縫往上延伸一個拇指寬的距離,按壓時會有酸酸漲漲的感覺,一次按壓9秒,連續按壓9次。

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其他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除了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外,維持正常的作息也至關重要。自律神經系統受晝夜節律的影響,一旦作息紊亂,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便會失衡。為了促進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並減少焦慮,日常可進行「漸進式肌肉放鬆」與「冥想」

自律神經失調藥物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如果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可以針對受影響的部位,使用藥物改善症狀。振芝心身醫學診所以下介紹常見的藥物種類:

藥物

適應症

β-阻斷劑

調節心臟的自律神經,改善心率不規則、心悸、胸悶等症狀。

抗焦慮藥物

如苯二氮平類藥物,可改善焦慮、煩躁,協助放鬆及增進睡眠品質。

抗憂鬱藥物

調節自律神經,改善焦慮、憂鬱及其他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症狀。

胃腸藥物

改善胃部不適、便秘、脹氣、腹瀉等腸胃症狀。

抗過敏藥物

改善因過敏反應而引起的症狀,如過敏性鼻炎。

神經肌肉藥物

改善肩頸緊繃痠痛、耳鳴等。

自律神經失調看哪一科?

如發現有疑似自律神經失調相關症狀,建議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的醫療協助,由醫師專業看診判斷。

延伸閱讀
常失眠、肩頸僵硬,檢查都沒問題?恐是「自律神經失調」上門!醫點名:5種人是高風險群
耳朵癢,竟是自律神經失調害的!醫師盤點「耳朵癢痛8原因」,教你2招快速止癢
一天尿超過●次就是頻尿!壓力、自律神經失調...泌尿外科醫師點名:9大頻尿的常見原因

參考資料:振芝心身醫學診所高敏敏營養師啟新診所馬光醫療網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