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結石會有什麼症狀?如何讓結石排出?原因、治療及飲食6重點

尿道結石,尿道結石症狀,尿道結石原因,尿道結石治療,尿道結石治療,尿道結石排出感覺,尿道結石怎麼處理,尿道結石女性,尿道結石前兆

尿路結石泛指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結石。其中,尿道結石是指結石形成或卡在尿道內部,阻塞尿液排出通道的情況。(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5-06-03

尿道結石是什麼?
尿道結石會有什麼症狀?
尿道結石原因及風險因子
如何讓結石排出?排出來有感覺嗎?
尿道結石怎麼處理?尿道結石治療4方式
尿道結石飲食6大原則

{DS}

尿道結石為尿路結石中的一種,可能引起劇烈疼痛與排尿困難等不適症狀。一文整理尿道結石的成因、典型症狀、診斷與治療方式,以及如何透過飲食調整預防復發,並透過表格比較尿路中不同部位結石的特徵與差異,帶您快速了解及掌握重點。

尿道結石是什麼?

尿路結石泛指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結石。其中,尿道結石是指結石形成或卡在尿道內部,阻塞尿液排出通道的情況。尿道是泌尿系統的末端,連接膀胱到體外,因此一旦有結石阻塞,就可能引起尿流中斷、尿痛、甚至尿滯留。

雖然尿道結石的發生率相對腎結石、輸尿管結石來說較低,但其症狀明顯且影響生活品質,特別是當結石體積較大或位置靠近尿道外口時,會導致劇烈不適。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的差異與特徵如下表整理:

類型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
結石位置腎盂或腎小盞輸尿管膀胱尿道
發生率
常見症狀側腹痛、血尿腰酸、腰痛、血尿、噁心嘔吐頻尿、下腹痛、殘尿感排尿中斷、尿痛、異物感
診斷方式X光、CT、超音波CT、KUB超音波、膀胱鏡尿道鏡、CT
治療方式體外震波、內視鏡碎石術輸尿管鏡碎石術膀胱鏡碎石、開放手術尿道鏡碎石或手術取出
預防方式多喝水、低鈉飲食多喝水、低鈉飲食避免憋尿與尿液滯留

多飲水、避免尿道感染

此外,由於身體構造原因,女性發生尿道結石的機率比男性低。因為女性尿道較短(約3~5公分)且筆直,結石較容易隨尿液自然排出。相比之下,男性尿道長(約15~20公分),結構較彎曲,有前列腺等狹窄部位,更容易導致結石卡住並產生明顯症狀。不過,女性出現持續排尿困難、血尿或不明下腹痛,也不排除有尿道結石的可能,而有些女性患者會將此誤以為是泌尿道感染,建議若有不適及早就醫檢查以釐清病因。

尿道結石會有什麼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衛教資料指出,尿道結石的症狀有排尿不順、尿流變細、成滴狀的排尿及尿道疼痛等,尿液中也會有程度不同的血尿或膿尿。根據結石的大小、位置及是否完全阻塞尿道,尿道結石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排尿困難或中斷:排尿時尿流突然停止或斷斷續續,尤其在男性患者中更為常見。
  • 尿道劇痛:當結石卡在尿道內部,特別是靠近尿道口時,可能出現強烈刺痛或灼熱感。
  • 血尿:排尿時可能出現血液,尿液呈紅色或茶色。
  • 頻尿與急尿:膀胱無法有效排空,可能導致反覆出現尿意。
  • 尿道異物感:患者常形容為「像有東西卡在尿道中」。
  • 發炎或感染徵象:如發燒、寒顫、尿液混濁或異味,可能代表合併尿道炎膀胱炎

整體來說,尿道結石雖屬少見,但一旦發生,症狀通常相當明顯,尤其當結石阻塞尿道時,會立即影響排尿。常見的前兆包括:排尿困難或中斷、尿流變細或滴滴答答、下腹或會陰疼痛、排尿時劇烈疼痛、血尿,以及尿急、尿頻、排尿不乾淨感等。

尿道結石原因及風險因子

尿道結石的成因可分為兩大類:原發性、繼發性(從上游移動而來),其中以繼發性最為常見。繼發性尿道結石(最常見)為原本產生於泌尿道其他部位,例如腎臟、輸尿管或膀胱,隨尿液排出時被推入尿道並卡住;原發性(較少見)結石直接在尿道內形成,較少見,通常與慢性尿道病變或尿液滯留有關。

以下為尿道結石常見成因:

  • 上游結石移動: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或膀胱結石可能隨尿液流動被推至尿道並卡住。結石較大或尿道有狹窄情況時,更容易造成阻塞。
  • 原發性尿道結石(少見):尿道狹窄、尿道憩室、長期導尿管使用等,可能使尿液滯留並形成結石。簡單來說,若有尿道狹窄、憩室或反覆感染,更需警覺原發性結石風險。另外,慢性尿道感染或異物也可能為誘因。
  • 其他風險因子:如水分攝取不足、飲食不當、尿液酸鹼值異常、泌尿道反覆感染等。

如何讓結石排出?排出來有感覺嗎?

結石排出過程是否有感覺、會不會痛,取決於結石的位置、大小、形狀及尿道的寬度。結石直徑小於5mm、未完全阻塞的情況,每天攝取 2000~3000c.c.的水,有助於沖刷排出結石,尿量越多,推動結石排出的機率也就越高。至於,尿道結石排出來有感覺嗎?主要可分為以下2種情況:

尿道結石排出感覺:有感覺,也可能會痛

結石通過尿道時,多數人會感到刺痛、灼熱感、異物感或脹痛、血尿、排出瞬間劇痛、突然緩解感等症狀,特別是男性因尿道較長且狹窄。其中,排出時感到刺痛、灼熱感,是因為結石摩擦尿道黏膜,產生強烈不適,尤其靠近尿道口時最明顯。

尿道結石排出感覺:無特殊感覺

對於小於3mm、表面光滑的結石,部分患者在排尿時完全無感覺就排出,只有在收集尿液檢查或結石分析時發現。

尿道結石怎麼處理?尿道結石治療4方式

若結石太大、形狀不規則、或卡在尿道中段以下,會造成尿道完全阻塞,就須考慮醫療介入,尤其是一旦結石導致急性尿滯留,須立即就醫處理。依據結石大小、位置與症狀嚴重程度,治療選擇如下:

  • 保守治療(自然排石):適用於結石直徑小於5mm、無完全阻塞的情況。建議多喝水、服用止痛藥與解痙劑,或使用α-阻斷劑幫助尿道放鬆,加速排石。
  • 內視鏡手術:適用於較大或卡住不動的結石,使用尿道鏡進行結石取出或碎石,屬於微創手術,恢復期短。
  • 開放手術:僅適用於極大結石、解剖異常或內視鏡無法處理的個案。
  • 合併感染的治療:若伴隨感染,需合併使用抗生素控制病情。

尿道結石飲食6大原則

尿道結石的飲食控制,目的是預防結石形成與復發。由於多數尿道結石來自腎臟、輸尿管或膀胱的繼發性結石。因此,尿道結石飲食調整與尿路結石的飲食原則相同,並視結石成分(草酸鈣、磷酸鈣、尿酸、磷酸鎂銨等)進行調整。以下根據臺北榮民總醫院衛教資料說明尿道結石飲食原則:

尿道結石飲食:少鹽

鈉攝取過多時,會抑制腎小管對鈣的再吸收,導致尿中鈣排出量增加,進而提高結石形成的風險。因此,建議每日鈉攝取量應控制在2300毫克以下,約等於6公克食鹽(約1茶匙)。可利用蔥、薑、蒜、八角、花椒等天然辛香料提升料理風味,減少對鹽與調味料的依賴。同時,也建議以新鮮食材為主,避免食用加工食品與醃漬物,以降低隱藏鈉的攝取量。

尿道結石飲食:少大魚大肉

人體尿液通常呈現弱酸性,但若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會使尿液變得更酸,進而增加尿酸結石的風險。以體重60公斤的成人為例,每日建議的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量約為6份;每份相當於一兩(約37.5克)的魚、肉,或一顆雞蛋。適量攝取有助於維持尿液酸鹼平衡,降低結石形成的可能性。

尿道結石飲食:少攝取高草酸飲食

飲食中草酸含量過高,會增加草酸鈣結石的形成風險。對於曾罹患尿路結石或具有家族病史的人,更應特別注意草酸的攝取。建議避免高草酸食物,包括:啤酒、茶類、可可、巧克力、碳酸飲料,以及菠菜、秋葵、甜菜、青椒、韭菜、茄子、芥蘭、綠芥菜、烏梅、葡萄、藍莓等,以降低結石復發的可能性。

尿道結石飲食:多喝水

多喝水可增加排尿量,有效預防結石。建議每日飲水至少2000毫升,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則建議排尿量應達2500毫升以上;當尿液呈透明或淡稻草色,代表水分足夠。另外,適量飲用檸檬水,檸檬中的檸檬酸能鹼化尿液並與鈣結合,減少草酸鈣結晶生成。

尿道結石飲食:適量攝取鈣質

泌尿道結石中最常見的為草酸鈣結石(約佔75%~80%),其成因為尿中草酸或鈣含量太高所致。因此,許多人誤以為鈣會造成結石,因此刻意避免含鈣食物。根據營養師Stella說明,每日攝取足量的鈣(1000毫克)反而有助結石的預防,因為當食物中的鈣和草酸結合在一起時,會讓草酸鈣隨糞便排出,從而降低草酸和鈣進入血液的機會,故能避免因草酸過高而增加結石的風險。總結來說,在正常攝取下,鈣片並不會導致尿道結石,反倒是低鈣飲食會增加結石的風險。

尿道結石飲食: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和水果富含鉀、鈣、鎂等鹼性礦物質,有助於使尿液偏鹼,降低尿中鹽類沉澱,進而預防結石形成。建議每天至少攝取約一碗半的蔬菜,以及兩個棒球大小的水果,以維持良好的酸鹼平衡與尿液環境。

※以上為一般尿路結石的飲食建議,如同時患有腎臟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建議諮詢營養師,依個人狀況調整飲食,以確保安全與適切性。

另外,臺北榮民總醫院提醒,肥胖者罹患結石的風險增加約2.4倍,因代謝異常如高胰島素血症,可能導致尿鈣增加、檸檬酸減少、尿酸與草酸排出上升,且尿液偏酸。因此,建議透過飲食與運動控制體重。規律運動也有助於促進輸尿管蠕動、幫助排石,但因排汗量增加,應特別注意補充水分。

參考資料:台大健康電子報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桃園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

【延伸閱讀】
好發40~60歲!血尿、下腹悶脹...恐是「尿路結石」作怪,醫解析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輸尿管結石如何排出?一定要手術嗎?症狀、原因、治療及飲食重點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