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多久會好?別泡熱水!凍瘡原因、症狀及改善方法一次看

凍瘡較容易影響「肢體的末梢」與「暴露於冷空氣」的部位,如手指、腳趾、耳朵、臉頰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凍瘡較容易影響「肢體的末梢」與「暴露於冷空氣」的部位,如手指、腳趾、耳朵、臉頰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5-01-15

和寒冷有關?凍瘡原因及高風險群
搔癢、紅腫 凍瘡症狀有哪些?
凍瘡的併發症
凍瘡常見的部位
凍瘡多久會好?
凍瘡怎麼治療?
凍瘡日常如何預防、改善?

{DS}

寒流報到,你可能會發現凍瘡、凍傷狀況增加了!凍瘡(Chilblains、frostbite)是種冬季常見的皮膚問題,特別是在寒冷且濕度較高的環境下更容易發生。凍瘡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疼痛與瘙癢,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以下將解析凍瘡的症狀、原因,以及如何治療與改善。

和寒冷有關?凍瘡原因及高風險群

凍瘡的主要成因與寒冷氣候有關,當皮膚長時間暴露在「低溫與高濕」的環境下,造成不正常血管收縮擴張反應而導致發炎反應。根據美國梅約診所輔大聖路加健康管理中心衛教資訊顯示,以下狀況也是凍瘡的高風險群:

1. 寒冷天氣穿著紧身衣過緊、偏小的衣物。
2. 兒童、青年女性,常見於15~30歲女性。
3. 體重過輕、營養不良、末梢血循環不良、缺乏運動者。
4. 機車族
5. 特殊作業者如漁民、洗車業等
6. 疾病:如原有雷諾氏症或正在接受化療的患者等。

皮膚科醫師邱品齊於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學院指出,通常凍瘡是在低溫(0°C 到15°C)環境加上特殊體質狀況才會發生。因此民眾不需過度擔憂天冷就會有凍瘡情形發生,若有皮膚問題,建議及早就醫診斷為佳。

搔癢、紅腫 凍瘡症狀有哪些?

凍瘡的症狀通常會隨著氣候變暖、皮膚保暖、較為乾燥後而逐漸減輕,但可能反覆發作。凍瘡的症狀通常在寒冷天氣下最為明顯,受傷的皮膚先是呈現蒼白→青紫→紅腫斑塊合併症狀如麻、灼熱感、癢、痛,有較厚的角質部分龜裂、出血等,甚至水泡併發感染後發生糜爛、潰瘍。常見的表現包括:

  • 皮膚紅腫:受影響部位會呈現紅色或紫紅色,並伴隨輕微腫脹,但觸摸病灶有冰冷感。
  • 瘙癢與灼熱感:患者常感到局部皮膚癢或刺痛。
  • 水泡或潰瘍:在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水泡或潰瘍,導致感染風險增加。
  • 皮膚蒼白、僵硬或光滑、感覺麻木、失去知覺。

凍瘡的併發症

如果凍瘡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以下併發症:

  • 細菌感染:皮膚破裂或潰瘍可能成為細菌侵入的入口,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等感染問題。
  • 慢性潰瘍:長期反覆發作的凍瘡可能發展為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
  • 疤痕與色素沉著:嚴重凍瘡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或色素變化。
  • 組織壞死:極端情況下,血液供應嚴重受阻可能導致局部組織壞死,需進行手術處理。

凍瘡常見的部位

凍瘡較容易影響「肢體的末梢」與「暴露於冷空氣」的部位,如手指、腳趾、耳朵、臉頰等。這當中,腳趾凍瘡是凍瘡中常見的其中一種,尤其是在穿著過緊或不透氣鞋子的情況下更易發生。

凍瘡多久會好?

凍瘡的恢復時間因個人體質與病情輕重而異,通常在2~3週內消退。需要注意的是,凍瘡的恢復速度與日常護理密切相關。若患者在康復期間持續暴露於寒冷環境,或未能妥善處理傷口,可能延長痊癒時間。

凍瘡怎麼治療?

除了保暖外,治療凍瘡的方法包括使用緩解症狀的消炎止痛藥、外用藥物如含有類固醇或抗生素的藥膏,減少發炎與感染風險。

凍瘡日常如何預防、改善?

預防與改善凍瘡需要從日常生活習慣入手,輔大聖路加健康管理中心臉書貼文顯示,可參考以下實用建議:

  1. 保暖:除了防寒、發熱衣外,四肢與頭部的保暖也很重要
  2. 台灣室內磁磚的比例高,建議使用室內拖鞋或襪子
  3. 洗菜、洗碗、拖地時戴上清洗手套或使用溫水
  4. 冷水洗手後立即擦乾
  5. 保持屋內溫暖,避免暴露在濕冷環境,室內的溫度維持18~21度,濕度低於70%
  6. 適當的運動也可以促進血液流動,改善末梢循環
  7. 少量飲酒、藥膳、薑糖茶、可可等熱飲
  8. 凍僵部位不要立刻泡熱水或烤火,應以逐漸回暖的方式如搓手、拍手或握溫水杯等方式進行
  9. 凍瘡部位切忌用手搔抓,傷口保持乾燥,防止反覆感染
  10. 糖尿病患者由於對溫度、痛覺較不敏銳,除注意平時的足部保健外,穿著寬鬆鞋襪保護,並經常檢視皮膚的完整性

延伸閱讀:天冷使用暖暖包慎防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症狀、處理及4招預防一次看

參考資料:三軍總醫院梅約診所輔大聖路加健康管理中心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學院劉思楨許永川皮膚科診所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