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人長壽的秘密!1克的「褐藻醣膠」=6公斤褐藻,抗發炎、調節免疫...褐藻醣膠厲害在哪?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4-06-12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每年大腸癌的發生率,是男性第一位、女性第三位,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生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到底大腸癌的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與照護?褐藻醣膠對於大腸癌的功用又是什麼?由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的糠榮誠醫師解析。

大腸癌的症狀與治療懶人包

症狀
門診中許多年輕人因為排便出血而來求診,但大多數情況下可能只是痔瘡出血。其實,大腸癌的早期症狀更常見的是「大便習慣的改變(突然或逐漸發生腹瀉、便秘等)」,但這些症狀往往被忽視。

風險因子
而除了個人的體質因素外,飲食習慣(高脂肪、高熱量、燒烤和油炸食物的過量攝取)也是導致大腸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腸癌的發生通常需要「致癌基因、黏膜受損和致癌物的長期作用」三因子,三者同時存在時,可能便會促使息肉在5~10年間變為癌症。因此,預防大腸癌不僅需要注意家族病史,還應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長期攝取致癌物質。

檢查
根據建議,一般健康族群應在50歲時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如果有家族史或父母、兄弟姐妹中有大腸癌或息肉病史,則應在40歲左右開始進行檢查。因為息肉從形成到變成癌症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時間,因此提前檢查能有效預防。另,國健署目前提供50歲~75歲的民眾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應在半年內進行大腸鏡檢查。

治療
對於確診大腸癌的患者,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方式。在手術後,根據癌症的分期,可能需要進行化療,二期和三期的腫瘤可能需要使用化療藥物,而四期則可能需要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但化療、標靶治療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疲勞、不想吃東西、免疫系統下降和腹瀉等。因此,這時營養補充非常重要,癌細胞會釋放激素使身體提供更多營養給它,並讓患者不想吃東西,最終導致「惡性體質」,這也是許多癌症患者最終離世的原因。

術後保養
曾經有項研究顯示,運動對於大腸癌術後復發有顯著影響。在飲食方面,我們鼓勵患者補充一些特定的營養物質,以幫助對抗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出現腹瀉,會建議使用止瀉藥;感到手麻腳麻,則可能需要補充高密度的維生素或左旋麩醯胺酸;為了增強免疫系統並維護口腔黏膜的健康,則會建議患者補充「多醣體」和「褐藻醣膠」等物質,且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也能幫助增強免疫力,還能恢復食慾,增強體力。

褐藻醣膠是什麼東西?

褐藻醣膠在1913年由瑞典學者Dr. Kylin發現,他觀察到沖繩居民壽命較長、癌症發病率較低,且經常食用一種藻類。後來研究發現,這些藻類中含有「褐藻醣膠」這種水溶性多醣體。但提取這種多醣體的過程非常不易,每6公斤的褐藻只能提煉出1公克的褐藻醣膠。

褐藻醣膠的研究和開發在全球廣泛進行,特別是分子量的改進使效果更為明顯。由早期的大分子褐藻醣膠的分子量範圍在2萬~200萬道爾頓之間,到學者黃培安博士研發出第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製程,分子量在500~3000道爾頓,而且高水溶、能做成無沉澱的液態型,使吸收效果更好,也解決了重金屬殘留、藻腥味、鹹味和輻射等問題。

褐藻醣膠功效有哪些?

  • 免疫力調節:調節先天和後天的免疫系統。
  • 抗發炎:抑制癌症引起的身體發炎,緩解不適感。
  • 抑制腫瘤的增生、促使腫瘤細胞凋亡,並改善器官纖維化。特別是在接受放射治療後,它能有效緩解放射線引起的纖維化和肝腎損傷。
  • 保護黏膜:改善化療引起的口腔和腸道黏膜損傷,減少腹瀉和食欲不振。
  • 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

另外,也發現褐藻醣膠做為化療的輔助治療,能提供更好的效果,高雄醫學大學在2017年的一項研究中,對54名大腸癌轉移至肝臟和肺臟的病人進行了11.5個月的追蹤,發現疾病控制率達到92.8%。

但也提醒,褐藻醣膠僅為輔助,還是要改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才是預防大腸癌的首要關鍵。

一般人可以吃嗎?褐藻醣膠的適用族群

褐藻醣膠在日常保養中的應用範圍廣泛,適用於多種人群:

  • 孩童:若有過敏問題,可以考慮服用以幫助改善過敏症狀
  • 長輩:可以增強食慾,改善口腔黏膜和活動力。
  • 術後患者:可以增強食慾,改善口腔黏膜和活動力。雖然牛奶這種較為常見的良好補給品,恐引起腹瀉和乳糖不耐症,因此可能不適合大腸癌術後患者,但褐藻醣膠可以避免這些副作用。

褐藻醣膠如何選擇?

在選擇褐藻醣膠產品時,可以首先選擇小分子形態的褐藻醣膠。相比大分子,小分子更易與細胞接觸,增加活性;其次,選擇第二代小分子製程的產品,它們通常採用多孔高滲透和超壓過濾專利技術,濃縮後的活性和純度更高,安全性也更好;最後,選擇液態劑型的褐藻醣膠產品,液態型較粉劑更容易吸收,且無吞咽困難的問題,適合年長者和需要補充營養患者。


第一代小分子褐藻醣膠

第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

差異

存在無用沉澱物,且無法克服將其完全水溶的技術障礙。

升級了整體萃取技術,提升溶解度、去除一代原有的雜質沉澱物、也因此大幅提升活性。

劑型

膠囊或粉末等固態劑型。

有液態劑型,不再受限於膠囊或粉末等固態劑型。

但要提醒,有些甲狀腺患者需要限碘的攝取量,所以使用前,建議與醫師、醫療端討論後再食用。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