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放在哪?」「我昨晚吃什麼?」常這樣問要小心!大腦可能40歲就老化...腦科醫師:原來防失智關鍵,藏在「這3根手指頭」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飛松省三2020-08-28

編按:「我怎麼又忘了東西放在哪?」「他的名字叫什麼?」「我昨天晚上吃什麼?」你最近也常常有這樣的困惑嗎?哪怕活到100歲,倘若沒有健康的頭腦,仍是枉然。

假如你認為「年紀大了,沒辦法」的話,就必須注意囉!大腦說不定已經開始老化。持續放任不管的話,腦子會越來越退化。有些人在40多歲,已經提早出現大腦老化的徵兆。

預防大腦老化其實是有方法的,日本腦科專門醫師飛松省三認為,透過生活習慣的養成,就可以預防大腦退化,常保年輕。根據他長年的腦神經專業觀察,有15個習慣最有效,不需要全部執行,甚至僅是實踐其一,都可以得到好處。(下文擷取其中2個習慣)

第1個習慣:用「非慣用手」滑手機

「慣用手」和大腦的關係

每個人都有慣用手。可能是小時候大人教我們「拿筷子時,哪隻手比較順,就是慣用手」的關係吧。你是右撇子,還是左撇子呢?據說,大約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右撇子。

到底為什麼會有「慣用手」呢?其實所謂慣用手,這個概念是人類特有的。像貓、狗,或者黑猩猩、大猩猩等類人猿,都沒有慣用手。

為何只有人類才有慣用手?

這一點跟我們的大腦有很深的關係。依據近年的研究,我們相信,大腦的非對稱性應該與其相關,也就是有理論認為「左腦司語言,因此掌管右手寫字」。

依照我們的意志行動,稱為「隨意運動」。接受大腦皮質上運動中樞的刺激,肌肉因應某種目的而收縮,做出有意識的運動。由於能隨意運動,我們的手和腳(特別是手指),還有臉部肌肉、眼睛等身體各部位的肌肉,都可以依照我們的意志自由活動。如此不只達成按照自我意圖行動的目的,更能透過說話、表情等表現,建立起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溝通方式。

大腦命令手部活動的機制

隨意運動首先要賦予動機。好比酷暑時,待在房裡感到悶熱,任何人都會想開冷氣,讓房間變涼吧。那麼,大腦是怎麼執行這一連串的指令呢?

首先,透過皮膚上的溫度傳導,感應到炎熱,並把這個訊息傳到大腦的感覺中樞,使大腦知道天氣熱。由於感到熱,為了打開冷氣,我們必須決定最有效率的手部活動順序。

大腦的額葉有個叫「運動輔助區」的地方, 在這裡建立運動的程序。

首先,運動輔助區對一個叫「初級運動區」的地方下指令,初級運動區忠實地將指令傳遞給脊髓的運動神經。結果我們便伸出手,拿起遙控器,按下開關按鍵。冷氣機開始運作,不久,屋裡便涼快了。皮膚上的溫度傳導感應器會感應到氣溫變化,將「真舒服」、「還是很熱」、「太冷」之類的訊息傳回大腦,大腦再來決定是否要改變冷氣機設定的溫度。像這樣,大腦使用廣泛的網路,讓我們為了某個目的而做出適當的動作。

當我們要寫字時,大腦怎麼運作呢?有沒有寫錯字,字寫得好不好,這些資訊會傳遞到視覺區。假如寫錯字,就會對手指下達新的運動指令,要求更正。

這時重要的是叫「前運動區」的地方。前運動區根據感受到的資訊,做出相對應的動作,以及與該動作相關之企劃、準備,傳送到運動區,實際執行該動作。

運動(動作)與大腦的關係


使用「非慣用手」,活化大腦

你可能也已察覺到,使用慣用手比非慣用手容易活動。與其說是隨自己的意志,不如說好像能夠自動執行似的。例如慣用右手的人,倘使用左手拿筷子的話,會變得像外國人一樣笨拙,無法自由地夾菜。

1
2
3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