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結石體質」竟看得出來!臉油、舌頭紅...結石體質4徵兆,中醫師教你預防結石飲食6要點

結石,結石體質,預防結石

余雅雯中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濕熱」體質的人較容易產生結石。

健康特搜簿健康特搜簿 撰文者: 余雅雯 中醫師2023-10-26

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研究指出,台灣膽結石盛行率約為4.3%~10.7%,膽結石的危險因子包括種族、女性、年齡增加、高血脂症脂肪肝、使用口服避孕藥、飲酒、糖尿病、肝硬化或是肥胖等,皆會影響膽結石症發生。中醫師余雅雯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結石與「體質」大有關係。

余雅雯分享一名案例,一名女性幾年前健檢時有發現身體的結石,卻疏於追蹤、生活作息也不正常、熬夜不以為意,作息不正常也越來越胖,平時常有「急性腹痛」問題卻都當成腸胃炎,自行到藥局買胃藥、止痛藥處理,不料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膽結石掉到膽管」,造成急性發炎甚至變成黃疸必須住院進一步處理,最後讓結石演變成拿掉膽囊。

臉油舌頭紅 從徵兆看出結石體質

余雅雯中醫師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濕熱」體質的人較容易產生結石,可透過以下4種徵兆觀察:

  • 臉部油亮:臉部總是泛著油光、容易出油,用吸油面紙擦完後,過一下又是滿臉油光,也是濕熱體質的常見特徵。
  • 嘴巴黏、不容易口渴:由於體內濕氣重,身體不容易感覺到缺水,因此不容易覺得口渴。
  • 舌頭紅、舌苔黃:濕熱體質的人可發現舌頭偏紅或舌苔較黃,建議可以和旁人互相對照可看出差異,舌頭紅代表代謝快速、易流汗,若身體處缺水狀態會導致容易長結石的體質。
  • 大便黏膩:如果上廁所後,發現馬桶經常沾黏排泄物不易沖掉,需要經常刷洗,很可能就是體內濕氣過重,造成大便黏膩,這是很好判斷是否為濕熱體質的象徵之一。

預防結石怎麼吃?

余雅雯中醫師進一步說明,台灣的結石患者中,結石的成分超過85%以上是草酸鈣結石,因此,含有「草酸」與「鈣」的食物往往被視為結石的元兇,多數人誤以為含草酸的菠菜加上含鈣的豆腐會造成結石。事實上,草酸和鈣質會在腸胃道中結合形成人體無法吸收的草酸鈣而由糞便排出,不會於尿液中而形成結石。以下整理預防結石飲食6要點:

  • 不能吃太鹹:過量的鹽分攝取會減少尿液形成,使草酸鈣結晶更容易堆積形成結石,建議鹽分每日不超過6公克。
  • 減少動物性蛋白質、油脂攝取:正常人每天的蛋白質合理攝取量約每公斤體重0.8~1公克。有研究顯示,長期大量食用動物性蛋白與動物性油脂的人較容易長結石。
  • 禁止碳酸飲料:有研究顯示,愛喝碳酸飲料的人(可樂、汽水、手搖杯)也容易罹患結石。
  • 避免過度服用高劑量維生素C: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維他命C不太用擔心過量,但從營養補充品攝取過量則可能有結石的風險。
  •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及水果含較多的鉀、鈣、鎂離子,屬於鹼性食物。多吃蔬果可使尿液偏鹼性,減少尿中鹽類沉澱物的產生,預防結石發生。建議每日至少攝取一碗半的蔬菜及兩個棒球大小的水果。
  • 適量鈣質攝取:根據研究,每日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反而能減少結石的發生。建議早餐和睡前可以各喝一杯牛奶,午晚餐則可以多吃小魚干、黑芝麻、海藻類、蝦皮、芥藍菜、莧菜等高鈣食物,因為鈣是人體相當重要的礦物質不能缺乏,即使鈣不小心吃多了,也會在腸道隨著糞便排出。歐洲的研究更發現,對結石好發患者刻意限鈣,反而會使結石復發率增加。

本文由《上璽中醫 余雅雯 中醫師》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