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助排便、消水腫...4大功效,如何挑選?3禁忌、切法一次看

每100公克的哈蜜瓜含有0.7公克膳食纖維,比起西瓜的0.3公克,多出了將近2倍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曾耀儀 整理2024-06-25

哈密瓜產季
哈密瓜功效
哈密瓜禁忌
哈密瓜怎麼挑?
哈密瓜如何保存?
哈密瓜怎麼切?
哈密瓜跟香瓜的差別
{DS}

進入炎炎夏日,不少人會吃瓜消暑。高貴不貴的「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稱。哈密瓜有哪些營養功效?怎麼挑選、保存?哪些人不能吃哈密瓜?以下完整解析。

哈密瓜產季

哈密瓜果肉口感較脆、滋味香甜。 宜蘭壯圍鄉哈密瓜盛產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嘉義及臺南的產期在11~12月,以及5月。

哈密瓜功效

哈密瓜香甜可口又消暑,且有助於控制血壓、消除水腫。營養師孫語霙以下介紹哈密瓜4大功效:

  • 哈密瓜功效1:降血壓、消水腫
    哈密瓜中鉀的含量相當高,有助於降血壓、消水腫。

  • 哈密瓜功效2:放鬆肌肉
    含有鈣和鎂,可以幫助放鬆肌肉。

  • 哈密瓜功效3:防癌、抗氧化
    β胡蘿蔔素,有助於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還有抗氧化的功效。

  • 哈密瓜功效4:幫助改善便祕
    每100公克的哈蜜瓜含有0.7公克膳食纖維,比起西瓜的0.3公克,多出了將近2倍,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糞便成型,因此能幫助改善便祕。

哈密瓜禁忌

  1. 哈密瓜屬於寒性水果,吃過量可能導致腹瀉。

  2. 營養師楊斯涵分享,橘色哈密瓜在營養素方面皆高於綠色哈密瓜,對降血壓、護眼、維持皮膚粘膜健康、美白、造血都很有幫助,但楊斯涵建議,血鉀較高的腎臟病人,選擇血鉀含量較低的綠色哈密瓜。

  3. 哈密瓜屬於高GI值水果,不利於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須注意攝取。

哈密瓜怎麼挑?

哈密瓜究竟要如何挑選才最美味?以下分享4招,挑選出的哈密瓜保證又香又甜!

  1. 看瓜底下的肚臍,也就是哈密瓜的屁股。從瓜臍可以看出哈密瓜的情況,可以用手輕輕按壓瓜臍,愈硬愈新鮮,果肉會比較脆,按起來微軟,就可吃囉。但若太軟,則吃起來水水不好吃了!

  2. 看蒂頭 : T 字藤乾枯表示已後熟完成,差不多囉

  3. 看紋路:網紋愈密愈香甜好吃。

  4. 聞香味:成熟的哈密瓜香味濃郁,若是未成熟的哈密瓜則沒有香味,或者香味非常淡。

哈密瓜如何保存?

成熟的哈密瓜,尚未切開,可以整顆放在廚房檯面上,室溫保存3天,或者冷藏保存5天。

切開的哈密瓜,需放入密封保鮮盒,冷藏可保存3天。 哈密瓜切半後,如果吃不完,可以把剩下的半顆哈密瓜保存起來,記得先不要去籽, 這樣哈密瓜比較不會乾掉,能保存久一點,將這半顆哈密瓜包起來,放進冰箱冷藏。

哈密瓜怎麼切?

  1. 切成楔形:將哈密瓜的剖開面朝上,從前端切到末端,縱向切成楔形,每塊約1-1.5英寸寬。或者把哈密瓜立著切,順著瓜的高度,縱切成楔形。

  2. 切片:把去皮、切半的哈密瓜剖開面朝下,長的一邊面向自己,水平擺放,然後開始切片。相較於切成楔形,哈密瓜切片時會切得比較薄。

  3. 切小塊:如果想做成水果沙拉或水果冰沙,需要切成較小的塊狀。哈密瓜同樣去皮、剖半,剖開面朝下,先縱向切成楔形,雙手握住所有切成楔形的哈密瓜,轉個方向,水平面對自己,然後一起切成一口大小的塊狀。

  4. 做成球狀:哈密瓜去皮、去籽後,直接用挖球器,用力壓入哈密瓜的果肉中,旋轉180度後,再將果肉舀出來。

哈密瓜跟香瓜的差別

農委會於粉專發文指出,光皮洋香瓜、網紋洋香瓜、香瓜與哈密瓜都屬甜瓜家族。光皮洋香瓜、網紋洋香瓜果肉顏色歷經多年品種改良,從綠色到橘色都有,前者表皮光滑、軟嫩多汁,後者汁多柔軟。其中,網紋洋香瓜、哈密瓜表面均佈有網紋,差別在於哈密瓜外觀呈長橢圓形、網紋較稀疏、口感爽脆多汁、果肉為橘色;果肉淺綠的香光(美濃瓜)則是表面光滑、梨形長相且鬆脆香甜。

哈密瓜味道香甜,但名字為何是「密」不是「蜜」?農委會說,因為哈密瓜是原產於新疆「哈密」的品種。至於美濃瓜與高雄美濃之間的關係,農委會解釋,早期是以日文メロン(Melon)稱呼這種瓜,發音與美濃相近,所以稱作美濃瓜,與地名無關。

▲哈密瓜跟香瓜的差別。(圖/翻攝自農委會臉書。)


延伸閱讀
「減肥瓜」冬瓜從皮到籽都是寶!盤點冬瓜8種營養好處,中醫師教你「料理+1味」,體寒者也能吃
台灣人最討厭的7種蔬菜》香菜、苦瓜...營養價值高,不敢吃怎麼辦?營養師公開7種「蔬菜替身」
你覺得苦瓜很苦,是因為你吃錯顏色了!白玉苦瓜、山苦瓜...品種怎麼分?營養師公開最營養的是「這品種」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農業部楊斯涵營養師的美味生活營養師孫語霙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