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有肺腺癌驅動基因突變的EGFR怎麼辦?

2022-04-21

肺癌是國人第一大癌症死因,其中又以肺腺癌占最多數。許多癌友一得知是肺腺癌,往往會覺得意志消沈,沒有信心可以度過難關。尤其每當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就更有理由不想面對自己的病情。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蕭世欣主治醫師說,「疫情當前,要面對自己的重大疾病,難免會害怕,這是人之常情,但若是已有症狀且確診的肺腺癌,不治療還是會影響病情控制。目前,所有病人在住院前,會經快篩、PCR檢查,若是新冠肺炎的病友,會集中在專責病房,跟一般病人在不同樓層做治療,醫護也有分艙分流。肺腺癌病友該檢查、該回診,都建議按照原本的時間安排。」

「而以前的肺癌治療,比較像是盲吃盲測,化療藥物治療約有三到四成是有效果的,自從有了基因突變檢測,也開啟標靶治療的新時代。像是東方人常見的EGFR突變,就占了1/2,其中外顯子Exon19跟Exon21的L858R又占了九成左右,也能直接反映用藥的結果。當沒有EGFR的外顯子Exon19跟Exon21的L858R突變時,吃再貴的標靶藥物也沒有用。」

在治療前,先做腫瘤切片是精準治療的開始。目前EGFR的標靶藥物,可分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若是Exon19突變,沒有腦轉移,健保有給付第一代及第二代藥物;若有腦轉移,除了第一及第二代藥物外,4月1日後健保也開放給付第三代藥物。Exon21的L858R突變,不管有沒有腦轉移,健保目前都有給付第一、第二代藥物。但若出現抗藥性,強烈建議要重新切片。若證實有T790M突變,健保可第二線給付第三代藥物,延續生機。

蕭世欣醫師說,「不管是第一代、第二代,還是第三代的標靶藥物都是口服藥,副作用也都會比傳統化療輕微很多。疫情期間在家服用,也很方便。選藥物的目標,不外乎是根據療效、副作用、經濟負擔來做考量。我們在治療肺腺癌的癌友時,以腦轉移的難度較高,如果沒控制好,可能沒多久就走了。如果要在第一線自費使用第三代的標靶藥物,費用相當高,癌友不見得能負擔。可這時候用藥又必須積極,就會考慮第二代藥物兼具相對療效,但副作用較高。」

有一位50多歲的中壯年男性,他一來做腦部的核磁共振,就是腦膜轉移,已出現走路不穩的狀況,在使用第二代藥物的二、三週後,走路恢復正常,病情改善很多,但皮膚的甲溝炎相當困擾,我們稍微把劑量從高劑量調整到中劑量,讓他能在比較舒服的的狀態中對抗疾病,而不是在痛苦中掙扎。事實上,就算每個癌友吃同樣的劑量,每個人藥物的血中濃度,還是有高有低,適當劑量不僅能維持一定程度的療效,也可有比較好的睡眠品質,在比較舒服的狀況下接受治療,對存活率也有幫助。

蕭醫師提醒,「即使是肺腺癌晚期,跟醫療團隊好好溝通,找到適合的治療,也能有非常不錯的效果。若病人本身很慌亂,也可由家屬代為跟醫師溝通的橋樑,家屬的協助與陪伴,也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在新冠肺炎疫情間,建議減少非必要出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輪到有新冠肺炎疫苗,就去打,完全不影響標靶藥物的持續服用。可與主治醫師、醫療團隊保持連絡。萬一覺得身體不適,該就醫,就去就醫,就是最好的安排。」

蕭世欣醫師提醒,新冠肺炎疫情不影響肺腺癌的治療,由於標靶藥物都是口服藥,可以在家持續服用,讓治療不中斷。

蕭世欣 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肺癌診斷及分期、肺癌標靶治療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