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分19秒
失智症分4種,有一種叫巴金森失智症,和巴金森式症有何不同?醫師公開4種失智症的差異
失智症的分類當中,最為常見即是「阿茲海默症」,再來是血管性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和巴金森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
失智的分類
健忘、老化和失智差在哪?
失智症的病程?行為異常就是重度失智?
失智症的治療為何?有新藥嗎?
失智症看哪科?怎麼找到失智症醫師?
失智症如何預防?有12大可控因子
{DS}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失智者人口約30萬,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因此及早保養並非壞事。一般人認為失智症的症狀可能僅有記憶力不好,但其實還包含認知功能的退化,而且依照失智種類不同,症狀也有差異!到底失智症狀有哪些?和健忘、老化差在哪?12大失智症可控因子有哪些?由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級主治醫師、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張景瑞醫師告訴您,
失智症(Dementia)並非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但統稱為「失智症」。症狀不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如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還可能同時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
失智的分類
失智症的分類當中,最為常見即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再來是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路易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和巴金森失智症(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四種失智分類不只原因有異,表現出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
原因 | 症狀 | 其他 | |
阿茲海默症 | 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致 | 疑心重、記憶力減退、甚至對於周圍環境的錯覺等 | 佔了失智症病例的一半以上,約50~60% |
血管性失智症 | 通常與中風後或血管阻塞有關 | 認知功能突惡化,早期常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鈍、肢體功能障礙與精神症狀等 | 其退化速度取決於中風次數與中風發生的位置 |
路易體失智症或巴金森失智症 | 大腦內部發現蛋白質的不正常堆積 | 以肢體動作障礙和視幻覺為主 | 平均發生年齡為70歲以後 |
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所致 | 不得體的行為,例如重複動作、不恰當的言語。疾病初期,患者不會出現神智混亂或是健忘的症狀,但情緒跟行為會改變 | 是年輕型失智症中第二常見的類型,通常發病於50多歲的人 |
巴金森氏症和失智症同為腦部問題,但不是失智症,有3到4成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會出現失智症的症狀。
健忘、老化和失智差在哪?
許多民眾常會有「突然忘記原本該做某件事」的狀況,如原想去廁所洗手,但一到廁所前,卻忘原本要做的事情、過一陣子就想起來了。因此民眾也會擔心自己是否有失憶、失智症的徵兆,其實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健忘」。
- 失憶:連過去做過的事情都忘記了。
- 失智症:清楚記得過去的事,但最近的事情卻會忘記。
- 健忘:屬於正常現象。這種暫時性的記憶空白不一定與失智症有關,而是與大腦的認知執行功能有關。偶爾出現這種情況不代表就是失智症,但如果經常出現且有持續惡化的趨勢,則應該留意。
- 老化:記憶力變差、忘東忘西(尤其是會先忘記人或動物的名字),其實都是正常的老化現象。僅是突然忘記某件事,但後續有回想起來,基本上就不是失智狀況。如果連基本的日常功能也開始退化,例如忘記吃藥或洗澡,這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需要及時就醫。
失智症的病程?行為異常就是重度失智?
失智症的嚴重程度可依據「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分為輕度到重度。而CDR分數也是申請長照、居服員的標準之一。
(1)輕度認知障礙或疑似失智階段(CDR0.5):通常比正常老化更嚴重,雖沒到失智階段,但功能可能已開始減損。
(2)輕度失智(CDR1)
(3)中度失智(CDR2)
(4)重度失智(CDR3)
但要注意的是,有時家屬會期望醫生給予更高的評分,這可能是因為誤解了CDR的評分標準,CDR的評分主要是根據「認知功能」的退化程度,而非精神症狀的表現。如疑心病重、出現幻聽、行為異常等失智患者,CDR的評分可能僅是0.5或者是1。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之分期
失智症的治療為何?有新藥嗎?
目前,對於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的治療,存在著一些挑戰。許多老藥已經使用了二十多年,但並沒有取得顯著的進展。雖然國外已有新藥的上市,但費用高昂、有副作用的問題,且目前台灣也尚未上市。因此,對於新藥的使用,需要謹慎考慮並觀察。
對於老藥物,目前主要是用於症狀控制。根據健保的規定,只有輕度到重度的失智症患者才能使用這些藥物(限神經科跟精神科開立)。然而,對於已經到了重度程度的患者,藥物的效果往往並不明顯。因此,政府的方向是提供更多的長期照護,特別是針對輕度到中度的患者。這包括建立社區長照據點,讓患者可以參加活動,並提供居服員到家中照顧。通過提供這些服務,可以幫助減輕家人的負擔,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失智症照顧資源哪裡找?衛生福利部針對失智症照護提供各縣市的失智照護服務網頁和聯繫窗口,與失智症照護提供照護據點地圖,如家中有失智長輩的家屬,可電洽各地方衛生局尋求服務。
失智症看哪科?怎麼找到失智症醫師?
若家人有失智問題,可掛號精神科、神經科。
另,《良醫健康網》與「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合作,並透過專業人士及良醫讀者,共同找出 「全台失智症良醫」 ,教你如何預防失智,成為台灣守護失智關鍵的下一步。
失智症如何預防?有12大可控因子
在失智症的預防方面,可以藉由一些控制因素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根據國際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在2020年公布的研究顯示,4成的失智來自可避免的12項危險因子。12個可控因子按年齡階段,與失智症病例比例如下:
早年(<45歲)
教育程度低(7.1%)
中年(45~60歲)
聽力障礙(8.2%)
腦部外傷(3.4%)
高血壓(1.9%)
過量飲酒(0.8%)
肥胖(0.7%)
晚年(>65歲)
吸菸(5.2%)
憂鬱症(3.9%)
缺乏社交(3.5%)
缺乏運動能力(1.6%)
空氣污染(2.3%)
糖尿病(1.1%)
在控制血壓方面,從 40歲左右開始建議將收縮壓維持在 130 mm Hg或更低;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占8.2%,排名第一,因此建議應保持腦部活躍、同時也鼓勵聽力差者使用助聽器;憂鬱症也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尤其是老年憂鬱症,它可能會演變成失智症。
延伸閱讀
失智症照顧資源哪裡找?政府資源與民間機構有何不同?9大項失智照護服務資源,一次解析
家人失智了,我該怎麼辦?台灣失智症協會徐文俊醫師:照顧失智者,該有的三個認知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