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氣、胃痛、便秘?14個腸胃穴道助緩解!中醫師公開私藏「護腸胃養生術」

腸胃穴道,腸胃穴道圖,腸胃不舒服穴道,腸胃穴道按摩,腸胃穴道脹氣

胃痛、胃痙攣等急性胃痛,按摩「內關穴」、「足三里穴」有助緩解。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4-05-14

便秘、腸道蠕動不佳,按摩4穴位
胃痛、胃痙攣等急性胃痛,按摩2穴位
腹脹、火燒心等胃食道逆流不適,按壓「內關穴」緩解
腹瀉,按壓「上巨虛(大腸下合穴)」止瀉
食慾不佳,按壓「豐隆穴(胃經絡穴)」
按壓「太衝穴」情緒調解 改善胃痙攣、腸躁症
3招日常護腸胃養生術

{DS}

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作息不規律,常有便秘、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在胃痛發作時,胃乳及胃藥是多數人緩解疼痛的第一選擇,除了藥物之外,中醫方面穴道按摩也有助於緩解疼痛。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院長黃千瑞中醫師一次解析腸胃穴道、腸胃穴道圖及日常養生方法。

腸胃5狀況 穴道助緩解

根據不同腸胃道症狀,對應不同穴位。以下表格統整常見的腸胃道5狀況,對應的穴道。

腸胃穴道
便秘、腸道蠕動不佳
八髎穴、下脘穴、天樞穴、關元穴
胃痙攣等急性胃痛
內關穴、足三里穴
腹瀉
上巨虛穴(大腸下合穴)
食慾不佳
豐隆穴(胃經絡穴)
腹脹、火燒心等胃食道逆流症狀
內關穴

便秘、腸道蠕動不佳,按摩4穴位

黃千瑞中醫師表示,便秘、腸道蠕動不佳,可按壓「八髎穴」、「下脘穴」、「天樞穴」、「關元穴」,以順時針輕按下脘穴(位在肚臍上方2寸)、天樞穴(位在肚臍兩側2寸)、關元穴(位在肚臍下方3寸)等肚臍周圍穴位,有助改善排便問題。而八髎穴位於尾骶骨,八個穴位包含「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一對。以下為八髎穴4穴位的功效作用:

  • 上髎穴:預防及緩解婦科與腰部疾患。
  • 次髎穴:改善生殖、泌尿系統及減輕婦科疾病
  • 中髎穴:常用於緩解腰骶痛、大小便不順暢及婦科問題。
  • 下髎穴:有助改善痛經。
    腸胃穴道,腸胃穴道圖,腸胃不舒服穴道,腸胃穴道按摩,腸胃穴道脹氣

    八髎穴、下脘穴、天樞穴、關元穴,位置示意圖。

胃痛、胃痙攣等急性胃痛,按摩2穴位

胃痛胃痙攣等急性胃痛,按摩「內關穴」、「足三里穴」有助緩解。黃千瑞說明,內關穴有助緩解胃痛、噁心想吐,有健腸胃、安心神之效,還有助消脹氣、紓緩心悸、改善失眠等效用;足三里穴可緩解胃痛,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疏風化濕等作用。按摩方式如下參考:


內關穴
足三里穴
穴位作用
助緩解胃痛、噁心想吐,有健腸胃、安心神之效,以及助消脹氣、紓緩心悸、改善失眠等效用。
緩解胃痛,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疏風化濕等作用。
穴道位置
位於手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約三指處)
位於膝蓋凹陷處,往下約4指併攏寬
按摩方式
以食指及中指,兩指輕按揉內關穴,每次二至三分鐘
以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每次五到十分鐘

腸胃穴道,腸胃穴道圖,腸胃不舒服穴道,腸胃穴道按摩,腸胃穴道脹氣

內關穴、足三里穴,位置示意圖。


腹脹、火燒心等胃食道逆流不適,按壓「內關穴」緩解

從上述說明,按壓內關穴有多種作用。黃千瑞表示,內關穴除了有助改善胃痛,也可用於改善胸部、上腹部氣機與臟腑功能。如胸脅苦滿脹痛、胃酸上逆的心悸或火燒心、或胃氣上衝的噁心嘔吐感等,都可按壓內關穴改善。

  • 位置:手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約三指處)
  • 按摩方式:以食指及中指,兩指輕按揉穴位,每次2~3分鐘

腹瀉,按壓「上巨虛(大腸下合穴)」止瀉

黃千瑞中醫師表示,腹瀉時,按揉六腑下合穴中的「上巨虛(大腸下合穴)」可通調大腸腑氣,改善清濁不分,調理腸腑而止瀉。六腑下合穴,當疾病所屬內腑的不同,而取其相應的下合穴治療。

  • 位置:上巨虛穴位於小腿前外側,正坐屈膝,在外膝眼下6寸之處,或上述提及之足三里穴直下3寸之處。
  • 按摩方式:以手指腹揉約2~3分鐘,小腿兩側輪流按揉。

食慾不佳,按壓「豐隆穴(胃經絡穴)」

天氣漸漸炎熱,不少人都有食慾不佳、吃不下等狀況,刺激豐隆穴可改善慢性腸胃病,消除胃脹感,有緩解胃脹打嗝及改善食慾不佳之作用。黃千瑞中醫師解釋,絡穴為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的聯絡點,可用於治療互為表裡經的臟腑與經脈的共同病症。夏天濕熱,按摩豐隆穴,有助利濕和胃,減緩體內濕氣堆積進而影響脾胃功能。

  • 位置: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前,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之處。
  • 按摩方式:以大拇指或食指指節重按約3分鐘。

按壓「太衝穴」情緒調解 改善胃痙攣、腸躁症

壓力大、情緒緊張,有可能引起胃痙攣、腸躁症等症狀。黃千瑞中醫師解釋,「太衝穴」為肝經穴位。肝主疏泄,中醫的肝包含情緒調解,當壓力過大,引起胃痙攣或腸躁症,即為肝氣犯胃引發的狀況,按摩太衝穴有助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也常用於緩解高血壓失眠糖尿病

  • 位置:太衝穴位於腳背上,第一和第二趾縫往上約1寸交叉、凹陷處
  • 按摩方式:以手指或鈍圓形按摩器材,點按左右腳的太衝穴,按摩後喝溫一杯開水,以利氣血循環。

除了以穴道改善腸胃道症狀之外,對於虛寒型腹瀉或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因為脾胃運化陽氣不足、脾胃虛弱,平常容易有手腳冰冷、完穀不化或遇到生冷食物便胃痛軟便等情形,中醫也常以「三伏貼」熱藥物的外敷法,來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溫陽祛寒及改善腸胃功能。

腸胃穴道,腸胃穴道圖,腸胃不舒服穴道,腸胃穴道按摩,腸胃穴道脹氣

上巨虛穴、豐隆穴、太豐穴,位置示意圖。

3招日常護腸胃養生術

飲食西化、作息不規律,引發腸胃道疾病,如腹脹、腹瀉、便秘幾乎是不少人的日常困擾。想改善腸胃道問題,除了調整飲食,黃千瑞中醫師也提供日常腸胃保健相關建議:

1. 按壓4穴道,保健腸胃

  • 中脘穴(胃的募穴)
  • 天樞穴(大腸的募穴)
  • 胃俞穴
  • 大腸俞穴

2. 四神湯

四神湯(含山藥、茯苓、芡實、蓮子),四神湯為平補藥膳,適合脾虛濕盛者,不論虛寒或燥熱體質都可以適量服用。黃千瑞中醫師提醒,購買現成四神湯時,須留意是否以薏苡仁代替芡實,雖然兩味藥同有利水滲濕的效果,但薏苡仁性微寒,不利於素體虛寒者服用。

3. 洛神荷葉茶

洛神花具有豐富果酸,可去油解膩;《本通玄》記載荷葉「開胃消食」;烏梅生津止渴。

材料:洛神花2錢、荷葉1.5錢、烏梅2顆。作法:將所有材料洗淨瀝乾後,置於鍋中加入800毫升的水煮沸。燜泡10分鐘濾渣後,即可飲用。

諮詢專家: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院長 黃千瑞中醫師

【延伸閱讀】
胃脹氣怎麼辦?原因是什麼?可以吃5種食物改善,3個消脹氣最快方法、6穴道按摩馬上看
噁心、想吐不一定是腸胃問題!盤點9種想吐原因,教你5方法+3穴道緩解及預防想吐
沒吃多少就飽了?你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教你簡單按「3穴位」解脹氣,顧腸胃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