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沸沸揚揚的新聞又將台灣和國外醫療花費比較的問題帶上火線(台語歌手龍千玉的兒子在澳洲車禍墜谷,全身骨折被直升機救起就花了200萬元,住院1天要12萬元,報導稱事發不到一個月,燒掉至少500萬醫療費),澳洲救護與醫療的金額之高,令人乍舌,因而也引起了多方討論,澳洲醫療真的都這麼貴嗎?
不是。不是澳洲醫療貴,而是醫療本來就是這麼貴!
許多討論的方向都模糊了焦點,把重點放在澳洲醫療多貴、美國醫療多貴、台灣醫療沒這麼貴,但是追根究底,這些討論中的「貴」與「不貴」,說穿了端看付錢的是誰!
其實台灣的醫療也是這麼貴,只是扣除了政府補助的、健保給付的、轉嫁給醫院吸收的,最後我們掏出口袋的金額相較起來沒這麼貴,民眾因而有台灣醫療不貴的錯覺!但是到了海外,這些保護傘全撤了,得實用實付時,才發現:怎麼會這麼貴?!
救護與醫療牽涉到的層面比一般人想像中的廣,不是一台車、一架直升機、幾個救難人員麼簡單而已,這中間還包括了:高度專業訓練人員的培養、人員薪資、動員人數、動員時間、往返距離、所需設備、燃料、後勤人員、後援補助,還有接踵而來的醫療設備、器材、藥物、耗材,當然還有更多的專業醫護人員…等。這些每一項都是高支出,而且是必要支出,人命關天,我們怎麼能夠期望便宜行事?
澳洲境內各州對救護和醫療的費用訂定與收費法規不盡相同。比方說,有的州是在繳稅或是其它繳交給當地政府的費用中已經先包含一項緊急救護費,所以當民眾需要動用緊急救護資源時無需另外付費,有一點接近買保險的概念。有的州則是由政府補助一部份的金額,剩下的另一部份由使用者自行支出。
以NSW新南威爾斯州為例,網站上公告救護服務費用如下: (表中顯示金額均為澳幣)
(道路緊急狀況,就是指用救護車;道路非緊急狀況,是例如運送病人轉院等)
表中NSW本州居民的費用是已經扣除政府補助49%,且有收費上限。而非NSW本州居民則需支付全額(別州居民,看當州政府所給付的標準,可以向居住州的政府申請補助)。收費項目包括動員費用714澳幣(約新台幣1.7萬元),就是不管到哪裡、做什麼,你把他叫出來就是先收你1.7萬,之後再依距離每公里6.44澳幣(約新台幣155元)計算。
距離計算方式是指從基地到救難地往返的費用,基地在A點,出事地在B點,距離計算則是A→B + B→A。所以當出事地點是在山上、峽谷等偏遠地區時救護車或救護飛機/直升機往返一趟所收取的金額的確相當嚇人,比報導所提的200萬元還貴的金額也時有所聞。
反觀台灣救難直升機免費、救護車依縣市不同,有的免費、有的雖酌收費用也是固定價錢(台北市$1800,參考資料),因為太常被當成高級專機專車濫用,而被戲稱為「119大車隊」,笑謔的背後是專業救難與醫護人員的無奈和心酸。一件醫療資源的濫用,代表的不只是這份資源的無端浪費,還表示著某個真正有需要的地方失去了這份珍貴的資源,其實是加倍的損失、加倍的浪費啊!
至於治療和醫護費用,有沒有可能一天要花新台幣十幾萬?
應該的,普通病房一天至少1000澳幣(約合新台幣2.4萬元),重症病房每晚可高達2000~ 5000澳幣(約合新台幣4.8萬~12萬)。這只是住院費而已,還要再額外加上醫療項目(檢驗、開刀、抽血、X光…等)、醫護人員支出、用藥、耗材、手術、復健...。每一樣都是開銷,每一樣都要花錢,但是每一分錢都用在維持生命、恢復健康,值不值得?見仁見智。
澳洲的傳統教育非常著重於傳遞「負責」的觀念。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和教育者就不斷地提醒、要求孩子 “being responsible”。所謂的「負責」不僅只是對自己的東西負責,隨著年紀漸長,還要對自己正在做的事負責,更要對自己的行為、態度和決定負責,這樣的生活教育普遍反映在澳洲的社會運作和決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