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家屬常常把「本來應該要自己學習」的照顧病人技巧叫護士做:把屎把尿、翻身洗澡、鼻胃管灌食,把護士當作傭人使喚。至於更激烈的辱罵、咆哮、甚至肢體衝突,就如同媒體報導一般。
同樣遠見雜誌345期針對超過4300名護理人員進行的的調查報告顯示,只有26.9%的護理人員對於病人回饋感到滿意,遠低於醫師的40.9%。接近七成的護理人員認為醫病關係惡化最大的因素是病人及家屬對醫護人員不尊重、甚至有暴力行為。
我認為醫病關係的修復從尊重開始,尊重從同理開始。高達82%的的現役護理人員感覺護理人力吃緊,高壓、低薪的工作壓力下,當有一天你有機會去到醫院、或是親人住院的時候,想要咆哮的時候,想一想,如果那是你女兒,你忍不忍心這麼做?
結語
醫師荒或許是個問題,但病房關閉、床位不足,其實往往不是沒有醫師,而是沒有護理師。其實,在我的觀察裡,護理師是一群很認命的族群。
她們埋頭苦幹、安於現狀,儘管平時再忙再囉唆再被欺負,也只是嘴巴講講,假日到哪裡打卡就說小確幸好開薰,你請她們喝杯飲料、吃個 pizza、她們就說楊醫師你是大好人。而她們都很善良,很少願意輕易離開崗位、放棄這份工作。
離職的那一天,全單位的人在恢復室不到兩坪的休息室裡掛上氣球、彩帶,還做了個馮俐瑋人像的蛋糕,替她們所喜愛的好學姐、好同事辦了一個小小的歡送會,我剛好也在那兒,那是我看過最美好的畫面之一。
2015/3/30, 就在離職前夕,馮俐瑋在臉書貼出了她的感言:
「我真的很愛上班,享受自己專業的態度,優雅的護理過程!
我真的很愛我的病人,能幫上他們任何事都很快樂!
我真的很愛我的姊妹同事們,因為他們和我一樣對護理充滿熱情,對病人無私奉獻!」(全文請點此)
有一天晚上,馮俐瑋突然問我:「楊智鈞,我再回去當護士好不好?」我迷迷糊糊又有點驚訝:「為什麼呢?」
「不知道,因為馮俐瑋當護士很厲害!」她說。
「我知道阿,可是妳做其他的事情也一樣會很厲害阿!」
「我不知道,因為我只會當護士」她繼續說「其他的事情我好像什麼都做不好」說著說著就哭了。
我心裡一陣酸楚,有很多的原因我請她離職,健康是最大的考量因素之一,一個月幾乎 30 天都在頭痛、吃止痛藥、外加 20 天胃痛,三個班排得亂七八糟,作息大亂 ... 我這個人比較本位主義,還是命要緊吧。
身為醫師,我支持像她這樣優秀的天才護理師繼續留在護理界努力、帶出更多的優秀學妹;但身為老公,我沒有辦法讓她繼續當護士,是的,就讓我自私一回吧!為尊嚴奮戰這種事情,我一個人留下來做就夠了。
你能做什麼?
台灣的醫療像是永無止盡的黑夜,不管什麼原因,自願也好、無奈也罷,很多人還是會繼續會留在護理界服務,精簡行政程序、改善職場環境、尊重他人尊嚴是徹底改變的三帖良方。身為一般大眾的我們,要怎麼具體做呢?
下一次你在醫院看到護士,不妨問一句:「你辛苦了」是的,我知道這你會,所以我請您再加一句:「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病人與家屬發揮同理心、真心的回饋,就是給護理人員最好的鼓勵。
本文獲「楊智鈞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